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要聞 > 小學老師媽媽們的愛
投稿

小學老師媽媽們的愛溫暖每個成長腳步

2025-08-18 17:42:20 來源:福鼎新聞網 作者:駱溫馨,計哲婧, 點擊圖片瀏覽下一頁

## 媽媽們的愛
小學教師辦公室的窗臺上,照例擺著幾盆綠蘿。那綠蘿長得極好,葉子油亮亮的,仿佛涂了一層蠟。每每陽光透過玻璃窗斜射進來,便在葉面上跳躍著,映出一片生機。
辦公室里的媽媽們,大抵都是如此。她們既是教師,又是母親,兩種身份在她們身上交織,竟顯出幾分特別的堅韌來。
我見過李老師伏案批改作業至深夜。她的女兒便在辦公室角落的小桌上寫作業,偶爾抬頭望一望母親,又低頭繼續。李老師批改到一半,忽然想起什么似的,從抽屜里摸出一包餅干,輕輕放在女兒手邊。那孩子也不言謝,只撕開包裝,小口小口地吃起來。母女二人便這樣,在日光燈下各自忙碌,只有餅干袋偶爾發出的窸窣聲,證明時間仍在流動。
王老師的孩子病了,發著高熱。她早晨先把孩子送到醫院打針,又匆匆趕回學校上課。課間十分鐘,她便掏出手機,與家中老人通話,詢問孩子的體溫。電話那頭傳來孩子嘶啞的哭聲,王老師眉頭蹙得極緊,卻仍溫聲細語地對著話筒安慰:"媽媽放學就回來,乖。"鈴聲一響,她又整了整衣襟,拿著教案往教室走去,背影挺得筆直。
最難忘是張老師。她兒子正值叛逆期,常與她頂撞。那天她在辦公室接到班主任電話,說兒子又逃課了。我看見她握著話筒的手微微發抖,卻仍保持著平靜的語調:"好的,我知道了,放學后我會處理。"放下電話,她呆坐了片刻,忽然拿起紅筆,繼續批改面前那摞作文本。只是下筆的力道,分明比平時重了幾分。
這些媽媽們,將自己的孩子暫且擱在一旁,卻把全班幾十個學生都裝在心里。她們的愛,像那窗臺上的綠蘿,不聲不響地生長著,在無人注意的角落里,蔓延出一片濃蔭。
放學鈴響,媽媽們收拾教案的身影,總是比旁人匆忙些。

教室里的第二個太陽

粉筆灰在晨光中飛舞,像一場細雪。李老師彎腰撿起學生掉落的橡皮時,我瞥見她后頸上貼著的膏藥。這位五年級的班主任,此刻正用紅腫的手指批改作業,而她的手機屏保是她三歲女兒的照片。在這個城市里,有無數像李老師這樣的"老師媽媽",她們站在講臺上是嚴師,回到辦公室就變成了偷偷翻看孩子照片的母親。

這些特殊的園丁總在創造奇跡。王老師辦公桌抽屜里永遠備著創可貼和發繩,她的"百寶箱"解決過無數孩子的突發狀況。記得去年冬天,班上的留守兒童小宇發高燒,她背著孩子跑去診所,守到深夜,卻忘了接自己上補習班的女兒。這種"偏心"不是偶然,而是她們用母愛稀釋的職業本能——當四十五個學生都變成自己的孩子,她們就擁有了四十六倍的牽掛。

教育最動人的模樣,是張老師蹲下來與孩子平視的姿態。她會注意到小女生換的新發卡,發現男孩寫字姿勢的變化。這種細膩源于雙重身份的疊加:作為母親,她們懂得成長需要多少耐心;作為教師,她們明白每個細節都可能影響一生。就像林老師總說的:"教書不是往桶里灌水,而是點燃火焰。"她們用母親的心跳節奏,等待每簇火苗自己蘇醒。

放學后的辦公室常上演溫暖的"平行時空"。劉老師一邊批改作文,一邊用肩膀夾著電話聽女兒背課文。她們把自家孩子的睡前故事時間勻出來備課,卻把備課時的靈感轉化成給學生的驚喜。這種"愛的挪用"不是犧牲,而是將母愛升華為更廣闊的能量。就像陶行知先生所言:"愛滿天下",她們把廚房里的溫柔熬成了黑板上的星光。

夕陽西下時,我看見陳老師牽著兩個學生的手走過銀杏大道,她的背影被拉得很長很長。這些老師媽媽們用雙倍的疲憊換取雙倍的幸福,她們不是超人,只是把平凡的事做到了極致。在這個講臺與搖籃間奔波的群體身上,我們終于懂得:教育不是雕塑,而是灌溉;不是塑造,而是喚醒。當粉筆灰飄落在她們斑白的鬢角時,那分明是歲月頒發的勛章。

文章來源: 責任編輯:澤雯曼,

相關新聞

首頁 首頁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騰訊微博 騰訊微博 微信微信 福鼎論壇 福鼎論壇 問政福鼎 問政福鼎 返回頂部 返回頂部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福鼎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福鼎新聞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