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給婆婆的一封信婆婆:我每每想起您,便覺得心里暖烘烘的。您那雙手,粗糙而溫暖,像是經年的老樹皮,卻比絲綢還要柔軟。您的手上布滿了皺紋,每一條皺紋里都藏著一段故事,一段關于這個家的故事。記得我剛嫁過來時,您總是不聲不響地幫我收拾屋子。我那時年輕氣盛,總覺得您多事,現在想來,真是羞愧。您從不說什么,只是默默地做著,像一棵老樹,無聲地蔭庇著樹下的小草。您做的菜總是咸了些。我起初吃不慣,后來才明白,那是因為您的味覺漸漸遲鈍了。您把最好的都留給我們,自己卻吃著剩菜剩飯。您的白發越來越多,背也越來越駝,可您從不在我們面前喊一聲累。去年冬天您生病了,躺在床上。我去看您,您卻急著要起來給我做飯。我說不用,您就嘆氣,說:"我這把老骨頭,連頓飯都不能給你們做了。"我聽了,眼淚就下來了。您總說您沒讀過什么書,不懂什么大道理。可您用一輩子的時間,教會了我什么是愛,什么是家。您的愛不像江水那樣洶涌,卻像地下的泉水,默默地滋潤著我們每一個人。現在您的腿腳不如從前靈便了,眼睛也花了。可在我心里,您永遠是那個站在門口等我回家的婆婆,永遠是那個把最好的一塊肉夾到我碗里的婆婆。婆婆,謝謝您。這句話我說得太晚,但我會用余生來報答您。兒媳敬上
十句未曾說出口的告白
廚房里飄著排骨湯的香氣,您又在灶臺前忙活了。我望著您微微佝僂的背影,那些哽在喉頭多年的話,突然有了形狀。
"媽,您還記得我坐月子時,您每天凌晨四點起來熬的那鍋小米粥嗎?"您的手停頓了一下,繼續攪動著鍋里的湯。那些米粒在沸水里翻滾,像我此刻翻涌的回憶。
您總說"一家人不說兩家話",可有些話不說,就永遠成了心上的繭。第三年春節,您偷偷在我大衣口袋里塞了壓歲錢,紙條上寫著"給我的女兒"。那張皺巴巴的紙條,至今鎖在我的首飾盒最底層。
陽臺上晾著的毛衣還在滴水,是您上周冒雨送來的。您總記得我畏寒,卻忘了自己膝蓋的風濕痛。第七次化療那天,您在病房外抹眼淚,轉身卻給我看新學的剪紙花樣。
窗臺上的綠蘿又長出新芽,是您從老房子分株來的。您說"植物跟人一樣,扎根了就好好活"。此刻湯鍋咕嘟作響,像極了我顫抖的呼吸。
"媽..."我伸手接過您盛好的湯碗,十句告白在舌尖化作一句:"湯咸了。"您笑著戳破我的謊言,而我終于讓眼淚落進了湯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