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要聞 > 夾一天不能掉早上繼續做
投稿

夾一天不能掉早上繼續做實驗

2025-08-16 08:13:32 來源:福鼎新聞網 作者:宗政正星,莫苑馨, 點擊圖片瀏覽下一頁

## 《夾縫中的一天》:當時間成為牢籠,我們如何尋找出口?
清晨六點三十分,鬧鐘刺耳地響起。馬克斯機械地伸手按掉鬧鈴,眼睛還未完全睜開,身體卻已經自動開始了洗漱、穿衣、吃早餐的流程。七點十五分,他準時踏入地鐵車廂,在擁擠的人群中找到一個勉強立足的空間。八點整,他刷卡進入公司大樓,在電梯里整理好領帶。八點零五分,他坐在工位上,打開電腦,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和昨天、前天、大前天完全一樣的工作。這是電影《夾縫中的一天》開場十分鐘展現的男主角日常生活,也是導演克萊爾·杜邦對現代人時間困境的精準捕捉。
《夾縫中的一天》講述了一個令人不安卻又異常真實的故事:三十七歲的普通上班族馬克斯在某天早晨醒來后,發現自己被困在了同一天里。無論他如何努力改變行為模式,第二天醒來時,時間總會重置到那個相同的周二早晨。起初他以為這只是個奇怪的夢,但隨著"同一天"重復了十幾次后,恐慌開始蔓延。這不是《土撥鼠之日》式的浪漫喜劇,而是一部深刻探討現代時間異化的心理驚悚片。杜邦用冷靜到近乎冷酷的鏡頭語言,展現了一個人被時間囚禁后的精神崩潰全過程。
電影最震撼人心的力量在于它對"時間暴政"的揭露。我們自以為掌控著時間,實則是時間的奴隸。馬克斯在電影中反復經歷的,正是當代人生活的夸張寫照——每一天都是前一天的復制粘貼,區別僅在于日期數字的變化。杜邦通過馬克斯被困在同一天的設定,將這種隱性的時間暴力顯性化、極端化。當馬克斯憤怒地質問"為什么是我?"時,銀幕前的每個觀眾都不禁自問:我們又何嘗不是某種意義上的"馬克斯"?
影片中有一個令人窒息的場景:馬克斯在第十七個"同一天"里,站在公司茶水間,看著同事們如往常一樣討論著昨晚的電視節目、抱怨著交通狀況、計劃著周末活動。他突然意識到,這些人就像設定好程序的機器人,說著與昨天一字不差的對白,做著完全相同的動作。這個發現讓他毛骨悚然——在時間牢籠里的,或許不止他一個人。杜邦通過這個場景巧妙地暗示:現代社會的運轉機制本質上就是一種集體性的時間循環,我們都在不自知地重復著被規定好的行為模式。
隨著循環次數的增加,馬克斯開始嘗試打破這個怪圈。他先是做出微小改變——換一條領帶,走不同的上班路線;然后是更激烈的行為——不去上班,故意搞砸會議,甚至嘗試自殺。但無論他如何反抗,第二天醒來,一切又恢復原狀。這種西西弗斯式的徒勞感,精準擊中了現代人的生存焦慮:在一個高度系統化的社會中,個體反抗究竟有多大意義?杜邦沒有給出廉價的答案,而是讓觀眾與馬克斯一同體驗這種絕望。
電影中段出現了一個關鍵轉折:馬克斯在某個循環里遇見了一位老流浪漢,老人告訴他:"時間不是線性的,而是螺旋的。你以為自己在前進,其實只是在繞圈。"這句充滿哲學意味的臺詞揭示了影片的核心命題——現代人的時間感知已被扭曲。在效率至上的社會中,我們把時間切割成可量化的單位,用日程表、截止日期、績效考核將它馴服,卻在這個過程中喪失了體驗時間流動性的能力。馬克斯的時間困境,不過是我們所有人時間困境的極端投射。
《夾縫中的一天》的視聽語言同樣令人印象深刻。杜邦用冷色調的畫面、機械的鏡頭運動和精確的剪輯節奏,營造出一種令人不適的規整感。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聲音設計——辦公室的鍵盤敲擊聲、地鐵的轟鳴、手機的提示音,所有這些日常聲音在循環中逐漸變得刺耳、扭曲,最終成為折磨馬克斯(和觀眾)的噪音武器。這種技術手法巧妙地將抽象的時間壓力轉化為可感知的感官體驗。
影片后三分之一,馬克斯的精神狀態開始崩潰。他開始看到時間的"裂縫"——地鐵車窗反射出不同時間的疊影,同事的面容在瞬間老化又恢復,辦公樓的走廊無限延伸。這些超現實場景是杜邦對時間本質的大膽想象,也暗示著馬克斯開始觸及現實的邊界。在一個令人難忘的長鏡頭中,馬克斯瘋狂地奔跑在城市的街道上,周圍的景物如快進的影片般飛速變化,唯獨他靜止在時間的洪流中。這個鏡頭堪稱近年來對"異化"最震撼的視覺呈現。
《夾縫中的一天》的結局是開放而詩意的。在經歷了無數次的循環后,馬克斯做了一件他從未做過的事:他請了一天假,去了城市邊緣的一個小公園,坐在長椅上看孩子們玩耍。當太陽西沉,他平靜地閉上眼睛。第二天早晨,鬧鐘再次響起——但這次,日期終于變成了周三。電影沒有解釋循環為何結束,正如它沒有解釋循環為何開始。這個克制的處理反而強化了影片的主題:或許打破時間暴政的方式,不是更激烈地反抗,而是重新發現被我們遺忘的生活本身。
杜邦的這部電影像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與時間的扭曲關系。在效率崇拜的時代,我們把時間當作可榨取的資源,卻忘記了它首先是生命的載體。《夾縫中的一天》最珍貴的地方在于,它沒有停留在展示困境,而是暗示了一種可能性:當我們停止與時間的對抗,開始真正地"經歷"而非"消耗"它時,或許就能找到那個出口。馬克斯最終不是通過暴力,而是通過一次簡單的、無目的的公園散步,才走出了時間牢籠——這個設計包含了杜邦對現代生活最溫柔的批判。
《夾縫中的一天》不是一部讓人"舒適"的電影,它刺痛我們對時間的麻木,質疑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節奏。但正是這種不適感,讓它成為一面必要的鏡子。看完電影走出影院,觀眾會不自覺地放慢腳步,重新觀察這個被時間分割的世界——這或許就是杜邦想要達到的效果:讓我們在機械運轉的間隙,停下來呼吸一口真實的空氣。

文章來源: 責任編輯:生碧欣,

相關新聞

首頁 首頁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騰訊微博 騰訊微博 微信微信 福鼎論壇 福鼎論壇 問政福鼎 問政福鼎 返回頂部 返回頂部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福鼎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福鼎新聞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