獸人的動作捕捉技術達到了當今最高水平。
美術工作人員對道具模型精雕細刻。
《魔獸》電影的場景98%都在室內攝影棚拍攝。
好萊塢傳奇影業與國內多家制片公司合拍的奇幻大片《魔獸》于今日公映,這部眾多游戲玩家暌違10年的大作終現真容。在中國,《魔獸》的粉絲一點也不比國外少,首映的日期甚至比北美還早上兩天。盡管在國外點映時,《魔獸》的媒體綜評不高,但正如導演鄧肯·瓊斯所言:“也許人們把某些影評的話刻意放大了”。畢竟游戲改編電影向來佳作寥寥,粉絲的期待與影評人的評價標準又永遠難以統一。
自《魔獸》系列游戲問世以來,已經有超過1億玩家感受過《魔獸》的神奇故事,成為很多人心目中難以磨滅的生命印記。客觀來說,《魔獸》可算所有游戲改編電影中最好的幾部之一,其中最出色的部分,當屬影片別具一格地建立起來一個真實可信的魔幻世界,尤其在題材近似的《指環王》等佳作珠玉在前的情況下,打造出了自己獨特的視覺體系。
在視效方面,傳奇影業與電影特效巨頭工業光魔合作,奧斯卡獎得主視效總監比爾·威斯登霍佛加盟,成功利用最新的電腦特效和動作捕捉技術,打造了一個具有高度想象力的魔幻世界。工業光魔總共為《魔獸》制作了大約2000個特效鏡頭,要知道,比《魔獸》片長長出半小時的《阿凡達》只有1600個特效鏡頭,《指環王》系列第一集《魔戒歸來》只有500多個特效鏡頭,而普通電影的特效鏡頭一般為300-400個。
合作 導演和視效總監都是游戲大玩家
《魔獸》的特效幕后團隊非常強大,曾憑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黃金羅盤》兩度獲得奧斯卡最佳視效獎的比爾·威斯登霍佛作為視效總監加入,不但為影片增加了一名行業頂尖的合作者,而且湊巧的是,他也是忠實的魔獸游戲玩家。
威斯登霍佛回憶起他和導演鄧肯·瓊斯的第一次見面:“當我與鄧肯和斯圖爾特(制片人斯圖爾特·菲內甘)坐下來談時,他們第一個問題就是:‘你對魔獸的世界有多熟悉?’我大笑起來。因為終于有這么一天到來了,我對游戲的癡迷不再是一種沉溺的壞習慣,而成為我工作的靈感源泉,這實在是太美好了!”威斯登霍佛不但精于魔獸游戲的粉絲,而且在游戲中他已經達到了最高等級,所以威斯登霍佛事實上成為了非官方技術顧問。
“作為一名粉絲,拍一部關于我自己熱愛之物的電影,并且和同樣是玩家和粉絲的鄧肯合作,我們可以決定電影要在多大程度上尊重原作。” 威斯登霍佛說。“在許多地方的決定我們都可以選擇是或不是。我們竭盡所能盡量尊重原作。如果你仔細看拍攝出來的鏡頭,你會發現土地的布局與地形和艾爾文森林一模一樣。赤脊和西部荒野都是應該的樣子。暴風城和鐵爐堡之間的山脈絲毫不差。對游戲不了解的觀眾可以看到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了解的人會喜歡我們放進去的小細節。”
挑戰 1300個鏡頭涉及獸人
對瓊斯、威斯登霍佛和他們的團隊來說,最大的挑戰便是獸人。在制作的2000個視效鏡頭中,幾乎1300個鏡頭涉及這些巨大的戰士。
《魔獸》的故事是關于人類與獸人對抗,每一方都有主角和反派。剛開始時,電影的拍攝者知道這些高兩米、重達200公斤的大家伙得用數字技術來呈現。但是他們想讓觀眾看到與人類演員同標準的表演。為此,人類和獸人的戲得在一起拍,這樣意味著他們得將尖端的動作捕捉技術推向新高度。
他們摒棄了電腦特效人物通常的拍攝方法,即在單獨空白的灰背景攝影棚拍攝獸人演員。轉而在真人動作拍攝現場放置多個攝影機,用來數碼實時記錄獸人演員與他們的人類對手一起表演時的細微肢體動作。
威斯登霍佛解釋道:“我們非常努力找到可以在一處拍攝所有人物的辦法。所以我們讓托比(托比·凱貝爾,飾演獸人酋長杜隆坦)穿著動作捕捉服,旁邊就是特拉維斯(特拉維斯·費美爾飾演人類指揮官安度因·洛薩)。換句話說,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數碼版本的杜隆坦在洛薩身邊。”他繼續說。“同樣,攝影機的掌機可以在畫幅里同時看到7英尺的大家伙和演員一起。當你在扮演一個500磅大家伙的時候,你不會像普通人一樣移動,你的移動會表現出重量感和存在感。當表演者不在狀態的時候,我們會立刻發現。我們可以即時發現鏡頭中獸人變成了一個穿著緊身衣的普通演員。”
拍攝
125個攝影機
“捕捉”表演
威斯登霍佛找來了兩家公司:Giant Studios和Animatrix Film Design。這兩家公司將他們的系統利用到了極致。他表示:“在艾爾文森林的真人拍攝現場,我們經過深思熟慮后放置了125個攝影機——有的在樹上、有的在石頭后面、或在吊車上。我們將它們放在了一切我們可以隱藏或者后期擦去的地方。目的是為了確保我們捕捉到獸人演員的動作,無論它們在鏡頭的哪個部分。”
他們很快發現,任何類型的鏡頭障礙 ——一件照明器材、一件道具、環境里的煙、樹上的葉子——都可以導致攝影機無法準確記錄數據。威斯登霍佛對在一個木質框架的建筑物里拍攝印象深刻:“當日炎熱的天氣讓建筑物膨脹了幾毫米。就這么小的變化讓攝影機變得不準。所以攝影機不得不放在吊車上,不接觸墻。”
當《魔獸》要拍時,工業光魔已經在測試一套面部捕捉系統。過去,面部標記點所記錄的數碼信息還需要動畫師來完成最終效果。現在,他們可以幾乎是直接將身體標記捕捉到的動作轉化到最終結果上。演員臉部放置120個標記點。懸掛在他們前方約12厘米的小攝影機通過頭帶套在演員身上,記錄這些點的數據。工業光魔捕捉了他們表演的所有面部細節——每一個眨眼、膽怯和鬼臉。
你不知道的15個《魔獸》幕后小秘密
1 除了兩個外景地,故事的98%都是借助視效在攝影棚里發生。美術指導加文·巴奎特和他的團隊總共設計和打造了90個不同大小和復雜程度的場景。
2 劇組將拍攝地選擇在加拿大的溫哥華,共有9個不同的拍攝地點,每個空間都被利用了兩次,有的甚至三次。
3 置景、油漆、美術、道具和布景部門比正常的劇組要大出數倍,因為《魔獸》的幾乎所有產品都是量身定制的,而不像其他影片拍攝那樣可以購買或者租賃。
4 電影中唯一游戲沒有的場景就是軍械庫。里面總計有1000多件兵器,包括220塊盾牌、750柄劍、300桿長戟和其他各式武器。
5 美術部門研究發現英格蘭最古老橡樹(大約600年,位于溫莎公園)樹干直徑達1.8米。
6 圓形的圖書館是一個單獨搭建的場景,布景師伊麗莎白·威爾科克斯讓5名工作人員辛勤工作了6周,造出了超過3000個卷軸和書籍。
7 在暴風城市集內的農產品也要反映時代:卷心菜上得有外層的葉子;洋蔥和大蒜得有綠芽和根;購買的土豆得用泥漿弄臟。
8 獸人領袖古爾丹巨大的帳篷直徑約17米,是用羊毛手工編織的真實舊土耳其蒙古包建成的。威爾考克斯雇了一個身在土耳其的同行。他去山區見做蒙古包和編織的人,他們在那按照圖樣將一塊塊的布料編好,然后寄回溫哥華的劇組。
9 服裝設計師瑪耶斯·魯貝奧從十幾個國家搜羅了特殊的布料,打造了超過650件戲服。
10 基于魯貝奧的設計,新西蘭維塔工作室打造了幾乎100套鎧甲,在設計中使用了重量較輕的合成聚氨酯化合物。
11 守護者麥迪文穿的烏鴉斗篷,是由數千枚羽毛被手工縫制在一起。
12 劇組總共打造了超過150柄劍和對應的盾牌(上有獅頭聯盟標志),其中萊恩國王的兵器是最華麗的。
13 片中的戰馬要穿上與騎士裝扮映襯的鎧甲。每套鎧甲由26件量身定制的部件構成,都是泡沫塑料和塑料柳接件打造,要精確匹配每匹馬的身體掃描數據。每匹馬還配備了一副在西班牙手工制作的真皮馬鞍。
14 反映影片規模最好的例子就是利用世界各地的供應商和加工商。道具、服裝、布料、場景裝飾物和器材,從全世界運輸到溫哥華。
15 傳奇影業《魔獸》主題展全球巡展第三站于6月初在北京三里屯太古里開幕,所有展品均由中國平安財產保險進行承保,也是電影《魔獸》獨家保險及金融獨家合作伙伴,六月份將推出首個電影及粉絲的主題互聯網營銷活動,同時在平安好車主App,平安金管家App也將與玩家進行多種形式的互動。
【魔獸簡史】
▼1994年
暴雪娛樂出品游戲《魔獸爭霸:獸人與人類》。其后,又出品了第二部《魔獸爭霸II:黑潮》和第三部《魔獸爭霸III:混亂之治》,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功。
▼2004年
暴雪發布了第四部《魔獸世界》。這是一款大型付費多人在線角色扮演游戲(MMORPG)。《魔獸世界》成為游戲史上最成功的奇幻游戲之一。
▼2006年
傳奇影業宣布已購買《魔獸》電影改編權,并與暴雪娛樂合作共同開發制作真人電影。他們決定以第一部《魔獸爭霸:獸人與人類》的故事作為電影藍本。
▼2013年初
鄧肯·瓊斯成為電影《魔獸》的導演。他以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獲獎大作《月球》以及極度燒腦的《源代碼》為人所熟知。
▼2014年初
《魔獸》開拍,持續了18周。2014年5月關機。
編譯:喬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