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北京衛視《非凡匠心》來到黃飛鴻故里——廣東佛山,“匠心體驗引領人”張國立和他的小友、裘派京劇藝術的嫡傳人裘繼戎,一個學扎獅,一個學醒獅,用兩份技藝奉獻了一場精彩絕倫的醒獅表演,兩代匠人的“非凡匠心”在凜凜獅威、錚錚傲骨中致敬中華武魂!而這期節目的任務也被張國立視作錄制以來最難的任務,熬夜趕制獅頭竟然連續耗盡了兩臺攝像機的電池!
張國立熬夜趕制獅頭 攝像電池被相繼耗盡
“黎家獅”自清代道光年間開業至今已有180多年歷史,也是佛山唯一的五代扎獅、從未間斷的家族。不但黃飛鴻本人用過黎家獅,徐克的經典電影《黃飛鴻之獅王爭霸》中用的也是黎家獅。黎家獅的造型好毋庸置疑,最重要的是扎實,獅頭上1300多個扎作點全部靠手工完成,且每個細節都不能疏忽。頭一回學扎獅的張國立,毅然決定從最難的基本功學起,親自挑戰扎作點,盡管汗水濕透他的襯衫,竹子上的倒刺也扎滿了他的手指,卻仍然不知疲倦地堅持扎做。時間一點點過去,他渾然不覺已經到了午夜,竟然有一臺攝像機電池耗盡,就連導演組都在催收工了。雖然早已累的腰酸背痛,張國立仍然堅持,“你們再等我一下,我能夠多做就多做一點!”不多久,剩下的一臺攝像機也耗盡了電池。連續耗盡兩臺攝像機的電池,這恐怕是真人秀錄制史上第一遭!
那一夜張國立僅僅睡了四個小時,第二天還要經受師父的嚴格檢查。很多觀眾看后感動不已,“62歲的國立老師真不容易,這個年紀還要熬夜親手做那么辛苦的活兒。”更多觀眾則從張國立身上感受到了“工匠精神”:“再苦再累也不能放松對手藝的執著,對細節的堅持,這種工匠精神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裘派京劇”傳人裘繼戎“跨行”舞獅 南北藝術完美交融
本期《非凡匠心》著力于廣東佛山的醒獅文化,然而節目組頗為用心的請來“裘派京劇”的嫡傳人裘繼戎“跨行”舞獅,南北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傳人在擁有近兩百年歷史的比麟堂交匯融合,致敬傳統,頗具意義。
盡管有良好的武術和舞蹈底子,然而想要在短時間內掌握舞獅的基本功,卻并非易事。裘繼戎在比麟堂傳承人鐘道仁會長以及年輕的“東方獅王”鄧彬光的指導下,從踩壇子、轉壇子、綁沙袋跳階梯等基本功開始,苦練基本功。藝術是相通的,他希望能夠結合自己的舞蹈,舞出一套漂亮的“醉獅”,卻被師父批評“醉的動作有了,卻沒有靈魂。”夜已深,師兄弟們都已經回房休息,裘繼戎還獨自在練功房刻苦地訓練、揣摩、旋轉、跌到、爬起……
正式表演時,裘繼戎舞動獅頭,從瞧見酒的好奇,到醉酒后的醉態,再到破獅而出,打出一套極具太極氣韻的武術拳法,行云流水,栩栩如生。觀眾看后大為贊嘆,沒想到京劇舞蹈能和南派傳統的舞獅結合出這樣的意境來!
中華尚豪俠,無數代人用智慧和意志凝結成俠肝義膽,而北京衛視的《非凡匠心》正是把這些發根于歷史深處、隱匿于祖國大地各個角落的傳統文化重現于熒屏,讓民族技藝持續傳承與綻放。想要跟隨張國立體驗更多非凡匠心,感悟匠人人生,敬請關注北京衛視每周日晚21:18播出的《非凡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