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琳鎮,有一座位于山頂上的“袖珍”學校,同時也是該鎮最偏遠的一處教學點。今年秋季開學后,學校里就只剩下了7名學生。這里,便是白琳鎮牛埕下小學教學點。
牛埕下村地處白琳鎮西北部偏遠山區,是福鼎畬族人群遷入最早的聚居地。偏僻的地理位置不僅制約了牛埕下的發展,也讓村里的教育一度陷入困境。而這所“迷你”學校,則成了村里孩子接受教育的唯一場所,承載著孩子們走出大山的夢想。



牛埕下小學是白琳中心小學下屬的教學點,頂峰時,學校有100多名學生。這些年,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和經濟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村民搬出了大山,學校生源不斷流失。為了確保教育質量,如今教學點只保留了一至三年級,四至六年級的學生需要到16公里外的中心校寄宿就讀。


學生雖少,但教育從未缺席。在這片沃土上,我們始終可以看到鄉村教育守望者的身影,他們扎根大山深處,在鄉村教育的土地上深耕細作,用數十年如一日的堅守托舉孩子們的讀書夢,為一個個山里娃實現了走出大山的愿望。
蔡清派是牛埕下小學教學點的一名語文老師,同時也是教學點的負責人。他在這里堅守了20年,20年來,他靠著一輛摩托車,每天往返于家里和學校,先后騎壞了六七輛。
這么多年來,前來支教的老師來來去去,蔡清派卻一直在堅持。這期間,他曾有過調到中心校任教的機會,但望著一張張天真的臉龐,在去留之間,他毅然選擇了留下。



再過兩天便是教師節,在教師節即將到來之際,村里的孩子們紛紛穿上了畬族傳統服飾,用畬語提前向老師送上了真摯的祝福和感謝。


二十載如一日,蔡清派把青春和汗水獻給了大山深處的教育,照亮了孩子們的未來。和蔡清派一樣,在白琳鎮沿州村,同樣也有一群“用愛發電”的鄉村老師。
沿州村位于白琳鎮東北部,沿州小學教學點就屹立于村內一隅。該校始建于1958年,鼎盛時期在校學生達600多人,曾經是白琳鎮最大的農村完小校。如今,這里僅剩13名學生,從一年級到四年級,大部分都來自沿州村。



梁亦樂是沿州小學原校長,今年是他返聘執教的第3個年頭。由于教學點教師隊伍不足,2020年9月,剛剛退休2個月的他重新站上了三尺講臺。


娃娃越來越少,教師越來越老,這是大多數農村學校的現狀。目前,沿州小學教學點共有教師4名,除了退休返聘的梁亦樂外,還有一位老教師明年也要退休了。

為了最大程度地發揮師資力量,沿州小學開展復式班教學,將不同年級的學生安排在同間教室上課,確保師資力量分配最優化。每次上課前,老師們都要提前將時間和課程內容一一規劃安排好,力求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規定的課時內完成學習任務。
由于學校大多數學生都是留守兒童,平時缺乏關愛,除了在三尺講臺上傳授知識外,老師們還肩負起了守護學生的擔子。


以愛之名,引路前行。這些年來,這些老師就這樣守在沿州,守著學校里的孩子們,用自己對教育事業的熱忱之心來鋪就孩子們的求學路。
鄉村教師是鄉村教育的守望者,也是鄉村孩子的造夢者,他們用愛和責任為鄉村播撒下一顆顆希望的種子,讓這片土地開出了一朵朵“希望之花”,托起了鄉村教育更美好的明天。


孩子們筆下的福鼎,是這樣的?'?'?
林青開展“四下基層”調研
林青主持召開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
2號臺風“圣帕”生成!福鼎接下來天氣…
寧德調整公積金繳存基數!7月1日起執行
別跑空!福鼎市政務服務中心最新通知→
福鼎這2個村,“牽手”了!
趙龍在福鼎調研
2025年6月20日《福鼎新聞》
屏山君|尋找鄉村振興“新坐標”
福鼎廣播電視臺新聞綜合(高清)頻道正式開
《全國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督導工作方案》
“夫妻網店”一年賺90余萬元!以為一本萬
福鼎一男子向未成年人兜售“上頭煙”,從
做新時代文明少年
【網絡中國節?中秋】餅花的光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