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注重文化建設,提升辦學品位
本著“讓每一面墻說話,讓每一處景育人”的文化創建理念,著力培育積極向上、健康文明的學校文化氛圍。內操場正中間的不銹鋼校標象征著三股力量托起一個希望之星,成為四中人“鼎力爭先”的標志。校園主干道旁豎立著10尊名人雕像,讓師生時時聆聽大師教誨,從中汲取精神力量。各教學樓的走廊文化更彰顯出學校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育人特色。學校還通過宣傳欄、校報《太姥潮》、校刊《心語星愿》、學生廣播站等載體建設學校精神文化。
2、打造“親情校園”,關愛留守學生
積極打造“親情校園”,班子成員、班主任、科任教師分別與留守學生結對子,做留守學生的代理家長。經濟困難的,捐助一點;學習困難的,幫助一點;心理孤獨的,關心一點。在一件衣物、一頓飯菜、一次課業輔導、一次促膝長談的“校園親情”中,溫暖留守學生的心靈,彌補親子關系缺失對留守學生人格健全發展的消極影響。用親情關愛讓校園成為溫馨的家園。
3、加強隊伍建設,促進教師成長
學校一手抓師德師風建設,一手抓教師校本培訓,努力造就一支適應素質教育要求的“新五有”教師隊伍。
通過邀請專家來校指導、安排教師外出學習、組織教學研討觀摩活動、教學技能比賽和校本教材開發等形式開展校本培訓,并充分發揮名優骨干教師的“傳、幫、帶”作用,努力營造終身學習、終身教育的良好氛圍,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一大批中、青年教師成為了學校的中堅力量。學校現有寧德市骨干教師26人,福鼎市名教師3人,福鼎市名班主任、骨干班主任3人,福鼎市“名師工作室成員”4人,福鼎市教壇新秀26人。
4、深化教育改革,打造高效課堂
學校于2011年4月被省教育廳列為教育教學改革試點校,以“課堂教學”作為改革的突破口,打造“三環五步”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派遣課改骨干外出隨堂學習,組織教師探索該教學模式的原則、機制等。實驗年級經常性開設試驗觀摩課,全校教師按學科參與聽評課活動,對該模式提出了許多建設性建議。目前課改已初見成效,進入實質性的常態化課堂教學實驗,形成了較成熟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為展示課改成果,學校連續多年承擔了福鼎市高中新課程課堂教學公開周活動。2012年12月,學校被評為“寧德市普通中學課堂改革示范學校”。
5、強化教學管理,提升教學質量
教學質量是一個學校的生命線,該校狠抓常規教學管理,建立了以教務處、教研室為核心的教學監控管理平臺。開展“推門聽課”、“蹲班聽課”、“蹲學科聽課”活動,加強對課堂教學的管理和研究;開展學生問卷調查,全面了解教育教學情況;加強教學考核,教師的備課、教案、上課、作業、聽課、教研等教學活動,有要求、有檢查、有記錄、有評比。
注重學生的跟蹤管理,分類分層次做不同的工作,力求妥善安排后進生,著力提高中等生,促進中上生,確保優生,管理細節上不留空檔,使每個學生都在學習中有所獲、有所得、有所進步。
近年來,學校中高考成績穩步提升。2013年中高考成績再創輝煌,中考上一中線38人(初三學生總數204人,錄取一中正取生16人)。尤其在高中生源無一上一中線學生的情況下,繼續創造著“低進高出”的高考佳績,今年高考本一上線50人(不含藝體類),本二上線325人。
6、強化德育特色,促進學生發展
針對傳統說教式德育模式下出現學生知行不一、知情不一等問題,該校構建并全面推行具有校本特色的體驗式德育模式。注重突出“強化情感體驗”這一核心環節,開展了志愿者服務、光盤行動、“綠色班級”等活動。讓學生在學習和活動中“進入角色”去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陶冶情操,使道德認知內化為道德信念,外化為道德行為習慣,為學生的美好人生奠定堅實的基礎。2012年9月學校被評為福建省德育工作先進學校。
7、創新心理健康工作,為心靈導航
學校重視創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過建立心理檔案、舉辦講座、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開通心理熱線、出版心理專刊《心語星愿》、開展箱庭療法、創設心理健康操等途徑,為學生心靈健康導航。2011年9月30日,福鼎市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現場會在福鼎四中舉行,與會領導、專家及代表對該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尤其對他們利用陰雨天氣不能做課間操的時機,讓學生在教室做心理健康操的舉措贊譽有加。
8、重視藝體教育,營造成才空間
學校本著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努力拓展素質教育空間,大力推進藝術體育教育,既面向全體學生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和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同時又對具有特殊才能的學生精心培育,為高等院校輸送大批優秀人才。
美術組以美術教改為推力,以育人為核心,以建設校園審美文化為己任,勤墾樂耕,成績斐然。王元華老師的美術課教學獲全國二等獎,被寧德市教師進修學院聘請為教師崗位培訓班任課教師。美術課堂生動、活潑,開設有《民間奇葩——布袋戲》、《遷想妙得——茶枝創意手工制作》、《觸摸美麗——鋸末泥巴鑲嵌畫》等校本精品課程。
美術教育取得累累碩果,近三年,學生作品在國家、省、市級的中學生美術各類大賽中獲特等獎、金、銀獎達30多人次。有60多名美術類考生高考上本科,其中王艷玲、林舒晴等同學分別被西南大學、上海理工大學等重點高校錄取。許多美術類校友走上工作崗位后,成為業內的佼佼者,其中陳明晨榮獲“2010年中國十大當紅設計師”稱號,陳相道擔任北京民族大學美術學院院長,在業內均享有盛譽。
學校開發了《快樂籃球》校本課程組織教學。在籃球普及的基礎上,加強校籃球專業隊的建設,以體能、個人技術、戰術配合為主線開展有計劃、有目標的針對性訓練。校籃球隊連續多年在寧德市甲組籃球賽上榮獲前三甲,教練員陳開春、李阿文多次榮獲寧德市優秀教練員稱號,隊員楊德才、邱明泉、魏陽洋等榮獲寧德市優秀運動員稱號,有11名隊員升到高等院校后成為高校校籃球隊主力隊員。
校園一角
近三年所獲榮譽
2010年3月,被評為“寧德市第四屆綠色學校”
2011年1月,被評為“寧德市實施素質教育先進學校”
2011年12月,被評為“福建省第十一屆(2009-2011年度)文明學校”
2012年2月,被評為福鼎市第一批“平安先行學校”
2012 年7月,被授予“寧德師范學院教學實踐基地校”
2012年9月,被評為“福建省2009-2011年度德育工作先進學校”
2012年12月,被評為寧德市“環境友好型學校”
2012年12月,被評為“寧德市普通中學課堂教學改革” 示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