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是一項涉及到學校、家庭、社區(qū)和全社會方方面面的系統(tǒng)工程,要注重學校、家庭與社會相結合,形成生命教育的合力。
從家庭教育來說,父母的價值觀、行為方式對孩子的影響是終身的。作家老舍說過:“父母的教育是生命的教育”。老舍的母親善良、豪爽,養(yǎng)成了老舍自強不息、對人熱情誠摯的品格。盡管很多父母也知道被尊重的孩子才會自重自愛,但是有多少父母肯放下手邊的工作,關掉電視,蹲下來,平視兒童的眼睛耐心地聽他們說話?所以,當你的孩子漠視你、不尊重你時,首先要反思你自己的行為方式。
從學校教育來說,在目前的學校教育中尊重自己、同情他人,培養(yǎng)同情心的感受非常缺乏,以至于學生對社會上的人情冷暖、生活百態(tài)完全不能理解,更不要說體會。不理解、不體會別人的疾苦,所表現出來的自然就是冷血。因此,學校除了要對學生進行知識技能的培養(yǎng),更要對學生進行“做人”與“尊敬他人”的教育。
從社會教育來說,作為生命教育的大環(huán)境,只有當社會環(huán)境越來越承認教育應該是個性化教育,而不是整齊劃一的統(tǒng)一性教育時,我們的學校才會鼓勵學生去挑選適合他們自己感興趣的課外讀物,作為生命教育補充教材,而不是安排那么多的考試。那么,或許現在彌漫在我們周圍的挫折感和無助感就不會這么深,自殺率就不會這么高。當然,對日漸泛濫的暴力文化必須遏制,給孩子一個清潔的社會環(huán)境。
生命教育既是人的全面發(fā)展的需要,也是學生健康成長的迫切要求。只有通過多種渠道多種途徑,對學生進行生命與健康、生命與安全、生命與成長、生命與價值和生命與關懷的教育,幫助和引導學生正確處理個人、集體、社會和自然之間的關系,使學生學習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認識、感悟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才能培養(yǎng)學生尊重生命、愛惜生命的態(tài)度,學會欣賞和熱愛自己的生命,進而學會對他人生命的尊重、關懷和欣賞,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