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廖詩雄)你種過菜嗎?你會剪紙嗎?也許市區不少中小學生會搖頭。不過,明年春福鼎市中小學生勞動實踐基地(以下簡稱“實踐基地”)開放后,市區的中小學生就有一個勞動實踐的天地,即可動腦,又可動手地學習本領了。
“實際上實踐基地已在10多年前就已開辦,培育學生50多萬人次。”市教育局副局長兼實踐基地校長王其仁說。
勞動實踐教學在學生能力培養中是一塊很重要的內容,尤其當代提出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在我國浙江、江蘇、山東等沿海城市的中小學都開設豐富多彩的勞動實踐教學內容,同時在實踐場地建設上也較為規范和完善。
由于場地、建筑、設備等已相對落后,滿足不了逐漸增多的中小學生的需求,另外,隨著教學科目內容的增加,實踐基地的使用范圍不斷擴展。我市共投資480多萬元,分別于2011年、2013年擴建了實踐基地的勞動基地教學樓和食堂實訓樓兩座大樓。經擴建后,實踐基地占地達到8畝,建筑面積近4000平方米,同時還規劃了60多畝的土地,作為學生的室外勞動基地,成為閩東地區規模最大、教學內容最完善的實踐基地,為中小學生開展勞動實踐教學提供了大舞臺。
“實踐基地教學分為德育教育和勞動實踐兩大塊內容。”王其仁介紹道,實踐基地將作為一所綜合性辦學機構,一方面作為學校德育教育的延伸,開展法律、科普、消防、遠離毒品、交通、防范自然災害、愛國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青少年廉政、日常生活管理等豐富多彩內容,同時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貼近生活的實用性,讓學生在動腦學習之后,能夠在生活中運用,有利于培育學生獨立適應生活環境的能力。
另一方面著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樹立學生的勞動觀念,養成尊重勞動成果的習慣,獲得勞動的成就感。這方面主要分為學工、學農、手工藝及家政勞動四大塊內容。學農包括認識各種農作物,了解農作物的生產過程,并參與農作物的生產;學工主要包括小機械、小家電、化油器的組裝、操作等;手工藝包括剪紙、絲網花、泥塑、風鈴等各種工藝品的制作;家政勞動包括吃飯、疊被、洗衣等家庭生活的自理教育。
“一般來說,相對于鄉鎮的中小學生,市區的學生參與勞動實踐的機會較少,因而實踐基地對于市區的學生尤為重要。”王其仁說,目前我市僅市區的中小學生已達2.5萬多人,即使擴建后的實踐基地也只能容納400多人。因此,目前實踐基地僅向市區的中小學生提供,同時一年僅有兩天的學習機會,學習資源比較緊缺。
據了解,目前市教育局已組織8名教師赴外地參加專業的教學培訓,實踐基地經總驗收后,預計下學期即可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