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晚,秋雨綿綿,筆者收到了一份特殊的邀請單,按著邀請單上的時間和地點,筆者踏雨來到了位于我市城東山前里洋新區的山前中心小學。值班的門衛詳細詢問了來訪者的來意和身份后,我們順利進入校園。耳邊傳來《故鄉原風景》的校園輕音樂,眼前出現了一座帶著暖光的建筑。走進之后,屋內孩子們燦爛的笑容和蛋糕上的燭光頓時驅散了外頭的秋寒,喜氣洋洋。
“今天又是我們山前中心小學學生公寓同唱生日歌集體過生日活動,我們相聚一起慶祝壽星們的生日,讓我們點燃生日的蠟燭,唱起生日的贊歌,讓壽星們在歌聲中許下美好的愿望。”小主持人略帶正式又青澀地宣布這場特殊的生日會正式開始。9個11月份的小壽星排排坐,食堂阿姨送上了三個屬于大家的生日蛋糕,老師們為壽星點燃了生日蛋糕。“祝你生日快樂,祝你生日快樂...”9個小壽星在歌聲中許下了美好的愿望。他們分享了自己的心愿,并把自己美好的心愿貼在了心愿墻上。“我的心愿是祝大家學習進步更上一層樓——林乃杰”,“我的心愿是我每一次考試一百分——葉正鈺”。
這個希望每次考試都考一百分的葉正鈺是11月14號生日的壽星,這是他第二次跟大家一起過生日。葉正鈺家住山前街道大嵐頭村,是個五年級的大孩子了,父母長期在溫州打工,就把他送到了這所寄宿制學校。“住這兒比住在家都好,我感覺好幸福。”葉正鈺在自己的生日會上勇敢的說出自己的心聲。“能每天跟孩子們這樣住在一起,我感覺也好幸福。”學生們的生管老師歐鼎建笑容滿面。
山前中心學校是我市城區首座寄宿制小學,由于地處該市城郊結合部,學校生源結構上呈現出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多、留守兒童多的特殊校情。據統計,近年學校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穩定在學生總數的70%左右。本學年全校共有留守兒童、孤殘兒童、流動兒童達230多名。打造以“教育管理規范化、生活管理家庭化、活動管理特色化、評價機制多元化”為內容的“準軍事化”寄宿管理特色,讓寄宿的留守兒童、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在學校學習安心,生活開心,享受到“家”的溫暖。
一所特別的寄宿制學校
“以往留守學生只能在街邊吃小餐館,午休就在教室趴一會,我想讓他們有書念,有飯吃,有地睡。”2010年初,校長林高雄心里早就蓋起了一座宿舍樓,2010年12月,作為落實該市惠民政策的重要舉措,占地648.6平方米、建筑面積2767.6平方米的學生公寓樓竣工驗收。公寓樓一層為室內風雨操場,二層為廚房、師生餐廳,三至五層為學生宿舍,可為約200個學生提供寄宿服務。
2011年9月,45名家長懷著忐忑的心情將孩子送到林高雄手中,他們沒有想到,就在短短的一個月時間內,孩子就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在第一次舉行的家長座談會上,學生們用嫻熟的“疊被子功”讓家長們把心放下了。六年(1)班的溫思明用不到3分鐘的時間疊出了一個整整齊齊的“豆腐塊”。在旁觀看的父親溫從約總算相信躺在女兒床上的“豆腐塊”是出自女兒之手。“孩子寄宿才一個月時間,改變很大,以往的她在家是不疊被,而現在她已經養成了很好的生活習慣,這我們都是看在眼里的。”溫思明的家在蘭田村,父母均在雙岳工業園區內上班,父母不在身邊照料卻讓溫思明更加獨立。這,都是因為學校的準軍事化寄宿管理。
來到學生宿舍,仿佛來到了部隊宿舍,8張小床擺放整齊,被子按“豆腐塊”標準折疊,鋪面平整無折皺。鋪位、衣柜、臉盆、毛巾、牙杯編號統一;臉盆、牙刷、牙膏、毛巾、沐浴露、香皂等生活用品位置統一;鞋類擺放按“皮、棉、布、涼、拖鞋順序,鞋跟向外、鞋帶扣置于鞋內”的標準于床底下畫線擺放統一。每個寢室配有獨立浴室和衛生間、兩臺屋頂扇、個人衣柜、隱形防護網,設施齊全,舒適溫馨。“準軍事化”寄宿管理以寢室為單位八人一班,三個一排,一層為一連建制,民主選舉班長、排長和連長。
集體生日會的小主持人人葉紫言是304寢室的寢室長,在她的床頭筆者看到這樣一則話:“我希望我每天都能做好內務整理。”“現在內務整理已經深入孩子們的內心,滲透到孩子平日的一言一行。”歐鼎建介紹,校方讓學生喜聞樂見的卡通形象、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上墻,精心營造公寓樓的樓道文明、餐廳惜糧、走廊勵志、寢室文化等文化布置,充分發揮每面墻的教育審美功能,在營造溫馨親切生活環境的同時讓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
怎么能讓孩子不想家?“同唱生日歌”、開通免費“親情視頻電話”,緩解孩子“想家思親”心理。學校的老師們想方設法讓學生“生活在家里”。為了讓學生“吃在家里”,學校特聘營養師根據學生發育的營養需求和口味喜好,每周擬定和更換食譜,均衡搭配雞蛋、牛奶、蔬菜、魚肉和水果等,做到既營養科學又花樣豐富。逢年過節還給學生加餐,并結合“冬至”“新年”等傳統節日開展撮湯圓、包餃子活動,營造節日氣氛,讓孩子真真切切感受到家的溫暖。
“我們的孩子走出去跟別的孩子有很大的差別,更有紀律性,更懂得感恩。”僅僅4個學期,山前中心小學寄宿生從首批的45人到現在133人的激增。家長從剛開始的不放心和觀望,到現在的肯定和贊揚。許多孩子通過寄宿生活,學會了疊被子、整內務、洗衣服、刷盤子,實現了生活自理、學習自主、行為自律、健康自強。更是吸引了大量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到該校就讀,準軍事化寄宿管理已成為該校的新名片。□林瑩瑩
采訪手記:
辦好寄宿制學校,不能僅僅從學生的吃、住上著眼,應該從更廣泛的視野,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情感態度認識、生活作風習慣去引導、去教育。如果留守兒童都實現了生活自理、學習自主、行為自律、健康自強,那么,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和教育問題的就能得到真正有效的保障。只有不斷完善精細化管理力度,不斷完善準軍事化管理舉措,才能打造出有山前中心小學特色的留守兒童教育品牌,創建出屬于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