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入流美中心小學大門,目光穿過塑膠田徑運動場,遠遠地便可看到一面偌大的“主題文化墻”。墻體上寫著“美麗童年從閱讀開始”幾個紅色大字,字的旁邊是一個用幾十幅照片組合起來的巨形心形圖案,圖片內容均是同學們平時閱讀時的精彩瞬間。
大門的右側是一個長80米的文化長廊,分置在“國旗臺”的兩邊,一邊寫滿《三字經》章句,另一邊則是一些學生讀書宣言和學生一日常規文明禮儀等內容;把目光放到左側和對側教學樓上,其走廊外墻上也都是寫著一些與讀書相關的內容,如“讀書為精神打底、為生命添彩”,“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等。置身于流美中心小學校園內,處處彌漫著書香的味道。
這是流美中心小學的特色文化。該校充分利用樓道、長廊、外墻等場所,按照現代與歷史和諧并存的要求,因地制宜,有意識地挖掘傳統文化內涵,積極建設“校園文化走廊”,營造濃郁的文化環境。
每日在這樣濃郁的書香校園內求學,學生們的骨子里一定浸潤著文化的涵養。“閱讀的作用不可小覷,一本好書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流美中心小學校長洪吉平說。顯然,濃厚的書香校園環境,是有意而為之,暨通過營造濃厚的書香環境,浸潤童年,并讓學生朗誦讀文化經典,借圣賢思想啟蒙智慧、涵養生命。
流美小學原是一所農村“完小校”,其學生大多來自農村,文化起點較低,即便后來升格為城區的一所中心小學,學生素質也是良莠不齊。2011年,該校抓住作為市中華傳統文化經典進校園試點學校為契機,組織全校學生系統地開展國學經典教學工作,并調配了30位專兼職語文教師具體參與試點教學,每周至少開展一節國學經典課,用以誦讀一些國學經典名篇。經過一段時間摸索,學校推出《國學經典考級手冊》,對于那些能熟讀成誦《三字經》、《弟子規》、《百家姓》、《千字文》等國學經典,并能背誦百首古詩司的學生,學校授以其國學黃帶、綠帶、紅帶,國學小學士、小碩士、小博士等相應級別。
學以致用。對學生誦讀了國學經典后,如何結合圣賢思想在生活中具體運用,學校將定期進行指導考核。每個月學校開展了“每月一事”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從學生對家長、對老師、對同學的言談、舉止入手,運用主題班會、板報、演講會、評比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了解自己應該做什么、怎么做?引導學生積極踐行《弟子規》中禮、孝、信的道德準則。在此基礎上,每學期學校還將開展一次“讀書節”活動,進一步營造濃厚的讀書氛圍,提高全校師生的審美情趣和文化素養,為創建書香校園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們也充分利用‘每月一事’這個平臺,把讀本中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孝行天下等內容,對學生進行規范教育。”一位參與國學教學的老師說。
“知禮應該是懂禮貌,并且能為父母分憂;知禮表現在人格完善,良好的文化素養,以及待人接物等方面……”流美中心小學開展經典國學教育歷經三個春秋,師生們的文化素養得到進一步提升。李靜茹是六年(1)班學生,在剛剛過去的六一節,她被評為學校“禮儀之星”。“她是一個在校講文明、懂禮貌,在家能主動幫助母親做家務的好孩子。”李靜茹的班主任說。與李靜茹一樣被評為禮儀之星的共有10位。
除此之外,還涌現出十佳“自強之星”、“讀書之星”、“勞動之星”等。記者隨校長在校園內采訪時,很多學生在很遠之處見到校長時就跑過來打招呼,甚至有些學生以富含禮儀的九十度鞠躬方式向校長問好。“不僅如此,同學們相遇也會互道問好,并且形成人人講團結,人人講友愛的氛圍。”老師們紛紛表示。“通過幾年的努力,如今我校已是一所環境優美、校風淳樸、教風嚴謹、學風端正,辦學特色日趨鮮明,教學質量和綜合辦學水平顯著提升的實施素質教育先進學校。”洪吉平說。
□ 曾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