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書中理論引導和成功教育案例,我學習到許多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技巧,使我今后在教育教學中能夠更從容去應對各種問題。”前不久,福鼎慈濟中學邀請中國散文學會會員、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白榮敏為該校教師分享了一堂精彩的讀書感悟,聽后,曾巧兒老師如是說。
互聯網時代學生獲取信息方便快捷,一些學生懂得的東西教師未必知道,教師在學生面前一切都是權威的時代已經終結,教師存在本領恐慌,等等。如何破解這些難題是學校領導和全體教師面對的共同問題,也是當下許多農村初中都必須面對和思考的問題,福鼎慈濟中學也是如此。
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求教師要不斷學習,專業化成長,與時俱進,才能克服教師的本領恐慌。然而,現實情況是,相當一部分以教書為職業的農村中小學教師除了幾本教科書和教輔用書之外,自己平時讀書并不多。教師讀書不多,必然在應對各種錯綜復雜的教育問題和做好新形勢下學生思想道德工作顯得力不從心,面對頑皮的學生,罵不得更打不得,老師們常常感到一籌莫展。至于教研興校,質量興校,更是需要全體教師靜下心來做一番學問,提高自己專業素養和教學水平,才能真正提升學校的辦學水平和辦學效益,從而增強學校的辦學吸引力,使學校更好地生存和發展。
2014年暑假,校長王忠坤在福建教育學院參加教學管理培訓時,聽了福建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德育處主任李華老師關于福州“1+1”讀書俱樂部開展讀書活動的介紹后,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他認為,通過推動教師閱讀活動、打造“書香校園”為抓手來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是農村中小學突破當前教育教學困境的突圍之路。他向李華老師詳細了解了“1+1”讀書俱樂部運作模式后,回來決定創辦本校的教師讀書俱樂部。經過一番準備和動員,2014年秋季,以校圖書館為依托成立福鼎慈濟中學教師“天天讀書俱樂部”。學校領導班子成員帶頭參加讀書活動,持續開展“每個月共讀一本書,舉行一次讀書分享活動,寫一篇讀書筆記,定期邀請一兩位專家學者來校指導教師閱讀”活動。從2014年秋季開始,“天天讀書俱樂部”舉辦了4期名家讀書分享交流會,先后邀請國內、省內教育名師、高級教師、學者以及本地作家等到校開展共讀分享活動。分享者從不同角度闡述自己對讀這些教育經典理解和收獲,以及對各自閱讀的感悟和體會。同時,專家學者對大家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比較艱深的一些理論問題進行導讀、解答和探討。例如,林曉楓老師通過深入淺出地導讀大衛·蘇澤《教育與腦神經科學》,使高深的腦神經科學變得可親、可學、可用,使大家不再對自然科學理論書籍有閱讀的畏懼感。
通過教師閱讀分享活動老師們收益匪淺,李志財、林澍華、林麗娟、王孝會等一批積極參加讀書活動的老師認為通過教師閱讀活動不僅提升了個人學養,提升了工作能力,也充實了業余生活?! ?□ 夏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