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網消息(記者 徐磊) 福鼎,東海之濱,閩浙邊界,正在崛起的海峽西岸經濟區東北翼濱海旅游工業城市。福鼎市是閩越和甌越文化的發源地之一,獨具特色的畬族文化、飲食文化、茶文化、太姥文化等源遠流長。世界地質公園“海上仙都”太姥山融“山海川島”和人文景觀于一體,榮獲全國首屆“中國最美地質公園”。
上世紀末,由于教育基礎薄弱,1998年福鼎曾與詔安縣最后一批通過國家“兩基”評估驗收。近年來,當“雙高普九”“教育強市”的春風吹拂八閩大地,福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教育事業,堅定不移地實施教育優先發展戰略,這方古老而又現代的土地,走進了教育改革的春天。如今,福鼎教育,正積極投身于這場偉大的變革中,在歲月的沉積中噴薄而出,煥發出奪目的光彩。
秦嶼中心小學圖書館
整合資源 推進區域均衡
福鼎市堅持 “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各類教育協同發展”的發展思路,堅持以人為本, “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工作理念,積極探索完善城鄉互動,將城區優質學校和鄉鎮學校組團捆綁,將優質教育資源有效放大,通過學校中層干部、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支教頂崗等形式,提高鄉村學校管理和教育教學水平,實行共同發展。
據福鼎市教育局局長賴思宋介紹,城區小學與農村小學建立“片區聯合體”捆綁發展模式,初中實行片區校際協作聯盟,促使學校間“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合作共贏”。通過片區內教師互動交流、教研教改和課題研究、優質資源的盤活與共享、捆綁考核等管理辦法,加大對農村學校的統一管理和業務指導,實現“管理統一、資源同享、活動同步、信息互通、發展同行”,提高了農村學校教學管理水平。
同時,加快各類教育發展。每個鄉鎮都建立了中心幼兒園,逐步形成了以福鼎實驗幼兒園等“省示范性幼兒園”為領跑者的上規模上檔次的學前教育網絡。堅持做大做優高中,全市現有一級達標校1所,二級達標校3所,三級達標校2所。達標高中校比例達75%,高于全省達標高中比例(省達標高中比例為67%),高考成績穩步上升,2012-2014年福鼎市錄取北大、清華5人。2015年高考成績再創新高,本一上線人數906人,本一上線率32.93%(2014年28.4%),本科上線人數2214人,本科上線率80.5%(2014年73.34%),600分以上167人(理149,文18),為寧德地區第一。
此外,福鼎市還不斷實施合格特教校建設工程,大力提升特教校硬件和軟件的建設水平,投資3000多萬元的特殊教育學校新校區已經完成校舍主體施工,現有特教校教學設施不斷充實,全市三類殘兒入學率達98.88%。
實驗小學校園
多措并舉 錘煉師資隊伍
福鼎市以人事制度改革為動力,切實加強隊伍建設,為廣大中小學教師的專業成長營造了良好氛圍,創造了有利條件,搭建了發展平臺。
據悉,福鼎市在人員總體超編的情況下,每年堅持招聘新任教師。通過公開招考方式,2010年以來招聘錄用了359名新教師,優先安排農村校和年齡結構老齡化的學校,以滿足學校特別是農村中小學課程開設的需要。
2010年開始建立了農村邊遠艱苦地區教師特殊津貼制度;對在農村學校任教累計滿25年及以上且仍在農村學校任教的教師按其職稱資格直接聘任其職稱;建設農村教師周轉房近百套,基本解決了在農村任教的教師住房問題。
同時,進一步完善靈活開放的教師教育體系,健全教師繼續教育制度,加快培養和引進一批教學名師和學科帶頭人。在寧德市率先實施“十百千”工程,評選名教師(含名校長、名班主任)計169名,給予享受市管拔尖人才同等待遇。
福鼎教育部門加大學校管理干部培養,建立福鼎市教育系統后備干部人才儲備庫,舉辦全市學校管理干部各類研修班,繼續通過培訓、跟班學習和掛職鍛煉等方式對117名學校后備干部實施培養,委托福建教育學院干訓中心實施了第一期的100名學校中層以上干部培訓班,并選派80多名學校干部到福州、廈門、寧德等省內名校掛職3-4周鍛煉等方式加強培養,以提升管理能力。大力開展骨干教師培養,實施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工程,受訓人員達6800人次。設立省教科所科研基地,促進骨干教師成長。開展教師崗位技能大練兵活動,教師參加省市教學技能大賽成績優良,有20多位教師在寧德市教學技能大賽中獲得第一名;近10名教師參加全國、省各類教學比賽中獲一、二等獎;2014年有2名教師被評為福建省特級教師。
此外,根據學科搭配的原則,實行教師校際間的正常性輪崗。堅持實行城區教師下鄉支教、農村教師進城頂崗學習,較好地促進了先進教育理念和教學、管理經驗交流共享,真正促進了師資均衡發展。
信息先導 助推科學跨越
順應現代教育技術發展要求,福鼎市提出了 “向教育現代化要效益,向教育現代化要質量”的口號,通過硬件、軟件兩手抓,積極推進現代教育步伐。
近兩年,投入五個1000萬元,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設,全市農村完全小學以上學校全部建立了能夠滿足教學需求的各種專用功能教室,按標準配齊器材設備。實施農村遠程教育建設工程和“校校通”工程。實現了所有中小學校教育資源全覆蓋。2014年12月,福鼎市代表福建省接受國務院教育督導辦教育信息化專項督查檢查,教育信息化工作獲得督查組的充分肯定,并與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戰略研究基地簽訂合作協議。
福鼎教育系統文件在網上傳輸、信息在網上發布、政務在網上公開、課件在網上共享、經驗在網上交流……數字化普及程度較高。目前,全市教師基本掌握信息技術運用方法,學科運用覆蓋率達100%。
流美中心小學象棋興趣小組
文化引領 實施內涵提升
福鼎市各個學校高度重視校園文化建設,把法制教育、科普教育、國防教育、安全教育、環保教育、生態文明教育納入校園文化內容,堅持開展“四節”活動(讀書節、體育節、科學節、藝術節),扎實推進德育“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工程,極力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校園文化。
全市中小學在綠化凈化美化校園環境、校容校貌,提升校園顯性文化品位的基礎上,著力提升校園隱性文化的層次。以“四節”為載體,緊緊依托福鼎畬族文化、茶文化、紅色革命文化、太姥文化,結合本校實際,努力打造“書香文化”、體育、衛生、藝術、科技創新文化,凸顯校園文化個性特點。
福鼎一中科技教育,引領全市各校開展科技創新活動;福鼎六中“全員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體系建設;實驗小學、流美小學國學經典教育、桐北小學的民俗體驗教育、慈濟中學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桐南小學“三道一館”文化(茶道、棋道、書道和航模館),白琳中心校“育學生成長成長,筑教師成功成名”書香校園,還有福鼎三中、四中、八中、前岐小學、秦嶼一小、店下小學、山前小學、流美小學、職業中專等學校都分別在“誠信教育”、“國防教育”“綠色學校”“學陶師陶”等方面亮出各自學校品牌,提升學校辦學品位。秦嶼中心小學獲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2013年1月獲省素質教育先進校;山前小學獲全國第五屆和諧校園先進單位,全國道路交通示范校。
山前中心小學免費午餐
親情關愛 共享陽光成長
“今天有我喜歡吃的雞腿,還有冬瓜排骨湯。”5月20日,中午時分,在福鼎市山前中心小學干凈明亮的食堂里,父母在外務工的二年級學生陳新邊說邊吃著喜愛的午餐。而一旁的同學笑著看了她一眼,也吃起午餐。時不時,兩人還轉過頭來聊上幾句。
據了解,福鼎市堅持統籌兼顧,從和諧發展的高度推動大教育格局的形成,努力保障教育公平。全面落實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升學政策,保障隨遷子女公平入學。2014-2015學年全市共有7212名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城區中小學校就讀,占學生總數的42.3%,100%以上在公辦學校就讀。2015年秋的小學招生方案進一步加大了對進城務工子女就學政策的傾斜,對租住在片區內的進城務工子女,可參與實驗小學搖號。
同時,推行“千名教師大家訪”“黨員123關愛工程”“愛心媽媽”和“愛心爸爸”與留守兒童結對子等機制,樹立特殊群體學生優秀典型,評選 “留守兒童自強之星”,加強留守兒童心理疏導,完善農村學校留守兒童“親情室”建設,增強特殊群體學生自信心,幫助他們克服困難,健康成長。加大對留守兒童和貧困學生資助力度,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上的實際困難,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寄宿生免費提供伙食,實現寄宿制學校熱水全天供應;發動企業家和社會愛心人士幫助留守學生,為他們免費提供被褥、潔具等統一的用品,實現“拎包入住”,有效解決了農村學校寄宿生的后顧之憂,減輕了農民家庭負擔。對全市農村寄宿生設立留守學生親情室,讓學生和在外務工的父母進行視頻通話。進一步健全關愛留守兒童的家庭、學校、社會立體網絡。
此外,福鼎市還大力資助貧困學生。2014-2015年共資助學生1916名,資助金額228.17萬元;全市共設立鄉鎮、村、宗親會等各類“教育基金會”、“助學基金會”27個,籌措資金達5200多萬元,用于資助貧困學生入學。據不完全統計,2011-2014年多渠道籌措資金助學助教共達12678多萬元。福鼎市率先在福建省實施農村教學點學生免費寄中餐項目,對距離完小校和教學點兩公里及以上的學生,市財政給予每生每餐補助5元,得到偏遠山區家長的好評。落實好農村學生周末接送班車,有效解決農村學生周末出行壓力,保障學生交通安全。
福鼎市教育均衡發展綜述
一萬多平方米的校園,樹綠花艷;嶄新干凈的粉色教學樓,黃白相間的學生公寓,設施先進的多媒體教室,種類齊全的運動器材……盛夏時節,走進福鼎市十五中,清新的校園環境、優越的教學資源,無不讓人感到教育均衡發展帶來的好處。
均衡教育,澤被社會;百年樹人,功在千秋。近年來,福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教育工作,始終堅持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促進教育公平,作為事關全市經濟社會長遠發展的重要基礎工作來抓,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投入大量人才、精力、財力,把中央、省關于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工作部署和目標要求落在實處。
同時,福鼎市把教育作為財政支出重點領域予以優先保障,確保“三個增長”。在福建省率先對不足500人的學校按500人撥付生均公用經費,對農村學校每個寄宿生按每年400元的標準累計補助后勤管理服務費用,有效促進薄弱校提速發展。2013年和2014年預算內教育經費總投入分別達到6.315億元和6.952億元,增長率分別達到15.41%和10.09%,2015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達4.68億元。2014年中小學生均教育經費分別達到10759元、13377元,比上年分別增長307元、1711元;2014年小學生均公用經費為657元、初中生均公用經費為860元,超過省頒標準。為全市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和城區低保學生提供免費教科書259萬元,發放寄宿生補助款114萬元。全市所有農村公辦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就讀的寄宿生,生均補助400元;對享受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家庭的寄宿生,小學生生均補助2000元,初中生生均補助2250元。
在此基礎上,該市大力推進設施均衡配置工程, 實現“班班通工程”覆蓋至全市1056個農村完小及以上班級。全市公辦中小學均擁有“9室3房” (理化生實驗室、圖書閱覽室、體美音教室、計算機教室、綜合實踐活動室、多功能教室、心理咨詢室、衛生室、警務室;師生住房、洗澡房、廚房)的辦學條件,基本實現農村學校師生“住有房”“餐有廳”“教有翼”;并逐年推進學校基礎建設工程。福鼎市政府對教育所有的基本建設均納入政府性投資建設項目,由市政府全額投資。
此外,福鼎市還通過優化結構布局,進行城區和鄉鎮學校擴容新建和整體搬遷。部分鄉鎮實施校園百畝規劃;大力建設農村寄宿制學校和特教學校整體搬遷工程。實施校安工程,加強薄弱校建設。2010年以來全市共投入資金1.74億元新改擴建中小學校舍14萬平方米。2014年福鼎市政府投入23個中小學在建和新建項目的資金達2.04億元。在全市上下的努力下,去年5月,福鼎通過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市驗收。
桐川大地繁花似錦,百年基業綠樹長青。福鼎教育的號角已然吹響,乘著時代發展的東風,福鼎教育必將掀開跨越發展的絢麗篇章。福鼎教育人將用春風化雨般的智慧和義不容辭的責任,科學發展,開拓創新,在新的起跑線上,以矯健的身姿去搏擊教育事業發展的新征程,快步向省級教育強市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