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就是自己的家,學校的事就是自己的事。”這是陳石應老師常說的一句話。2014年9月10日,學校自來水管破裂斷水,陳石應校長修好水管往下跳,不小心跳到一個斷了底部的玻璃瓶上,那“Y”字形的尖端正深深地穿過鞋底,扎進他的足掌心,頓時鮮血直往外冒。當醫生告訴他至少20多天才能基本康復時,不由得哭了出來。醫生當時不理解,說:“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傷,看把你嚇得這樣。”他卻說:“我一個月不在學校,學校怎么辦?學生怎么辦?尤其是那個智殘學生怎么辦?”第二天,陳老師拄著拐杖,一瘸一拐,出現在學校里。近一個月里,陳老師帶著傷痛到學校上課。
教師的本職在于向40分鐘要質量。除此之外,他還顧及學生的生活。他始終以一顆濃濃的愛心去對待每一位學生,尤其是留守兒童、學困生、殘疾生。有一次,發現有一位留守學生,父母離異,父親常年在外打工,跟隨忙于農活的奶奶,家庭生活極為困難,且上學路途遙遠,中午除去吃飯和學校來回根本沒有休息的時間,陳老師索性直接將他領回自己家吃午飯。而這樣的學生,在陳老師的家里共有5位。透過這個故事,我們就不難理解陳老師為什么在診所里哭了出來。
為了孩子能夠接受更好地教育,前幾年溪頭村的家長紛紛地把孩子轉到規模大教學設備齊全的學校,僅2009、2010兩年時間,該校就有20多人轉出。2010年9月,陳石應老師調入溪頭小學,一年來,他的敬業精神和優秀的師德品格,令村民深深感動。從2011年開始,又有10人轉回,深山里的小學也漸漸“熱鬧”了起來。
陳石應老師正以自己勤勤懇懇地做,踏踏實實地走,30多年如一日,默默耕耘著,他不曾后悔和遺憾過。
【人物檔案】
陳石應,1982年加入人民教師隊伍,在偏遠的山村辛勤耕耘了32年。如今仍在僅有兩位教師而又有四個年級的溪頭小學任教,并負責學校工作。曾榮獲“福建省優秀教師”、福鼎市“師德標兵”、“福鼎市中小學優秀班主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