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學年大多數小學都會根據學校規模和場地的具體情況舉辦一至二次運動會,按小學傳統的運動會做法,運動會就是舉行一次各個年級和班級運動員的入場式,然后進行一些由各個年級和班級選出的運動員參加體育競賽項目的比賽,最后學校公布名次。年年如此,參與者每個班級只有幾個體育競賽的代表,大多數學生沒有參加比賽,只是觀眾、后勤和啦啦隊員,總有隔靴搔癢的感覺,運動會對大多數學生體育教育影響不大。
如何讓小學生的體育運動會成為既可以讓每個學生參與運動,充分表現自我,激發運動熱情,獲取體育運動的快樂,培養集體主義精神,又能拓展體育運動的文化內涵,讓學生從體育運動中提高對體育文化的認識,增強對體育活動和體育文化的興趣,運動會變成體育活動和精神文化的大舞臺,每辦一次體育運動會都成為每個學生一輩子的記憶,我們做了如下的嘗試。
如我們的“民族文化體育節”,把小學田徑運動會拓展成了民族文化和體育運動相結合的體育節。我們把全校學生各個年級和班級分成五十六方陣,每個方陣按抽簽確定為代表全國五十六民族中的一個民族,就叫做“××民族代表隊”,各個方陣的師生一起搜集所代表這個民族的相關知識,如民族概況、名稱來源、歷史來源、社會經濟、文化藝術、民族習俗、體育運動項目等,每個學生制作民族文化手抄報,每個方陣學生自己制作民族文化展板,選出男女學生各一名做講解員向其他“民族代表隊”介紹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服飾,演唱民族代表歌曲。學校還專門舉行“民族文化體育節”的大型團體操表演,各民族代表隊入場式,民族文化征文比賽、攝影展、民族知識問答等。學校除了各民族代表隊參加的田徑賽,還專門設立各民族方陣全體參與的比賽項目,如全體男女隊員接力賽跑、接力滾鐵環賽,還增加了趣味性的民族體育運動,如群象拔河賽(用10條寬長布,中間纏在一起如女人辮子,不同方陣學生一邊各10人,每人肩上背上一個布套,趴在地上,同心協力拔河)、跳網繩賽(用10條長繩,中間纏在一起如女人辮子,同一方陣學生一邊各10人,每人一個繩頭,同心協力甩動長繩,中間一個和多個學生跳繩,按時間計算跳得個數)等。歷時一周的“民族文化體育節”是我們學校歷年來規模最大、時間最長、全員參與的一次最活躍、影響最廣泛、對學生產生極其深遠影響的文化體育活動。本次“民族文化體育節”,已經不是單純肌肉和肢體的活動,已經不是班級中幾個運動尖子的專利,而是全體師生從體育節中獲取了相當豐富的民族文化知識,體育運動的快樂,全方位感受體育文化的豐富多彩。師生們說“這次民族文化體育節是我們真正知道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的含義,真正體驗到了體育文化運動的無比快樂”。“民族文化體育節”,使體育運動會不僅僅成為一種身體鍛煉效果的展示,更是一種體育文化美的享受,一種多元快樂的體驗。我們學校的“民族文化體育節”既是體育活動又是文化活動,既有賽場風姿展示體育的魅力又能感受民族文化和體育運動的精神愉悅,既有運動競爭給人以激動人心的激勵又有體育文化教育給人以更為廣闊的表現空間,既能觀賞又能參與的一種體育文化盛會。
近幾年,我們學校每年都有一個不同的文化體育節,如“城市文化體育節”、“奧林匹克文化體育節”、“旅游文化體育節”、“鄉村文化體育節”等等,每次體育運動會一個文化主題,每次不一樣。每次文化體育節注重從體育與文化結合安排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使體育節成為小學體育的盛會,文化的盛會。我們的口號是:讓每一屆特色文化體育節成為我們每個學生一輩子的記憶,讓我們的小學生幾十年后,“老的哪兒也去不了”“坐著搖椅”的時候,還依然津津樂道我們學校的每一屆“文化體育節”。 □ 胡綠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