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新聞網訊(陳倩文)曾幾何時,謝師宴、升學宴成為每個學生及家長必須經歷的一件事。孩子升學,感謝師恩本來是件高興的事情,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漸漸變了味,升學宴、謝師宴似乎成為了慶祝的唯一方式。宴席的大肆舉辦不僅鋪張浪費,更有些人開始講排場、講面子,在同學家長之間形成不正風氣,這種現象急需遏制。
日前,市委市政府印發《福鼎市關于深入開展移風易俗制止大操大辦婚喪喜慶事宜專項整治實施方案》,要求制止大操大辦婚喪喜慶、鋪張浪費,得到了不少人的大力支持。
“移風易俗方案的出臺對于矯正社會大操大辦婚喪喜慶、鋪張浪費的不良風氣是非常有幫助的,而我們學校也能通過宣傳,帶動全校師生及家長共同參與移風易俗的落實,樹立良好風氣。”福鼎一中教師紀業說。
在紀業老師的一中任教生涯中,并沒有出現過大肆舉辦升學宴、謝師宴的情況,他認為,這全都得益于一中良好的校風。
走進福鼎一中,就能感受到濃濃的校園氣息:操場上,學生們正在上體育課,他們排成兩列,圍著操場奔跑,散發青春的活力;圖書館里,老師正在整理這幾天的報紙資料,為同學們帶去最新的資訊;教室里,書聲瑯瑯,同學們認真聽講做著筆記,暢游在知識的海洋……
一直以來,福鼎一中被冠以“福鼎最高學府”的美稱,培育出一批又一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為社會源源不斷輸送人才。甚至在福鼎人中,有這么一個說法,只要上了一中就等于一只腳踏入大學校門。
為什么一中會收到眾多的信任和美譽呢?這不僅是因其雄厚的師資力量、豐富的教學資源等,更是因為多年來,福鼎一中始終秉承德育為首、教學為重、育人為本、追求卓越的育人傳統,倡導“崇真、尊善、向美、爭先”的優良校風。從高中教學樓的命名中就可見一斑:高一教學樓的名字叫玉成樓,是“玉汝于成”的縮語,意在升學高中,學校培育學生,造就使之成才;高二樓叫竟成樓,意在有志者事竟成;高三樓則叫大成樓,出自《禮記·學記》的“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意在希望學生能永遠保持永不止息、創新超越的進取狀態和對完美境界孜孜不倦地追求,達到自我“大成”境界……這些無不表現出學校對學生寄予的厚望。
當然,良好校風的形成并不在一朝一夕,更是在長久的積累,在新、老教師的傳承中不斷發展。在一中,老師們都把“傳承是一種力量,榜樣就在身邊”當成了座右銘,孫碧惠便是其中一位。她從畢業開始,便在一中任教,已35年了。從一名毫無經驗的新教師到現在經驗頗豐、育人無數的老教師,她深知傳承的重要性。每年,新教師進入教學隊伍時,都會跟著資深老教師聽課,學習經驗知識。只要一有機會,她就會跟新來的教師探討學術知識,講述自己的經歷,了解她們的困擾,為她們提供幫助。
同時,學校環境的營造也是必不可少的。每年學校都會開展科學節、藝術節等,豐富學生校園生活,以此調動同學積極投身到文化藝術節活動中,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圖書館設置學生管理員,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參與圖書館的管理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見,當圖書館的小主人,營造積極主動的讀書氛圍;在移風易俗活動開始后,除了在老師之間召開專項整治動員會,簽訂移風易俗承諾書之外,老師也在班會課上向學生傳達移風易俗的內容,發放《(推動移風易俗 樹立文明新風)———致家長的一封信》和《移風易俗倡議書》,通過“小手牽大手,文明伴我行”的主題活動,提高學生和家長的文明觀念……
“好校風的建立是不應該用條條框框來約束的,應該是潛移默化的,通過新老教師一代代傳承。只有老師以身作則,培育起良好的教風,才能自然而然影響學生,帶動良好學風的建立。而學生也可通過在學校的所學所得,傳達給家長,帶動家長加入文明新風的建設。”孫老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