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的目標之一就是盡可能縮小學生學習上的差異,讓每位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成、學有所長。但是縱觀10年來初中教育現狀,這種差異不僅沒有減小,反而有拉大之勢。現在很多學校班級里面除了十五六個成績不錯的學生外,學困生占了大多數,這不能不引人深思:究竟是什么原因,在新課改這個大背景,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還有如此大面積的學困生,筆者根據常年工作經驗和觀察,歸納為下列五種原因。
一是時代背景、社會的轉型對學生思想上、物質上的影響;二是新興媒體、新技術的普及對學生使用的方法和時間上的影響;三是家庭的不穩定或變異對孩子心靈上的傷害是造成學生破罐子破摔的主要因素;四是教師教育方法的不合理是產生學困生的重要原因;五是家長對獨生子女的嬌慣是學習的一大障礙。
新時期、新時代是社會進步的必然階段,在社會日新月異的今天,對學困生產生的原因進行探討,對克服學困生的產生,社會、家庭、學校、教師要形成合力,盡量把學困生的人數壓到最少,盡量消滅讓學困生產生的人為因素,是所有老師和家長勢在必行的,迫在眉睫。 □ 許明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