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有一日,同事跟我說,他老家有一個名為冬瓜嶼的無人島,甚是好玩,邀我在閑暇之時到那里走走。也許是工作太忙,也許是雨季耽擱了我們的行動,相邀冬瓜嶼之旅的事情,一拖再拖。盡管同事說,冬瓜嶼如何如何的好玩,最近一段時間還有不少長三角游客前往觀光。
我曾經偏見的認為領略過崳山島、臺山島的風光之后,其他島嶼都為之遜色。至少在福鼎范圍內,還有什么島嶼能與之抗衡呢?誠然,細數福鼎那些島嶼,人人都會想到崳山天湖的草場之美,以及臺山島雨傘礁的旖旎風光。特別是近年來的宣傳推介,崳山島的名聲在外。加之最近正在熱選的福建十大美麗海島評選活動,崳山島、臺山島更加吸引世人的眼球,名聲大噪。
正是因為這些島嶼的光環,掩過了其他島嶼脫穎的機會。
南方的雨季,可謂漫長。從五月份開始到七月份的一個多月時間里,幾乎每天都有大雨。偶爾麗日隱現,氣溫陡然升高,大地就像桑拿房一樣,蒸氣到處氤氳。初夏某日的清晨,陽光透過窗欞照在陽臺還未蘇醒的曇花上,激起澎湃的光芒。在煩人的雨季里,本就有掙脫“束縛”的沖動,何況又是一個奢侈的陽光明媚日子,出逃的欲望蠢蠢欲動。靜心思索,人是一種很有意思的高級動物,外出游玩總要尋找理由,比如春天外出謂之踏青,夏天謂之避暑,秋天謂之登高,冬天謂之玩雪……
于是,同事一呼,不管有沒有理由,我們便驅車向沙埕鎮敏灶村的冬瓜嶼出發了。
車出城外,上高速,然后疾馳在八楊公路上,經龍安,過店下,再沿敏灶灣的海岸線蜿蜒,一路風光無限。當敏灶灣的海景出現在車窗外時,視野里有一種剖膛開腹般的開闊。無怪乎倨傲的上海闊佬、北方“貴族們”,常常在節假日里逃也似的從車流擁堵的都市奔向視野開闊的鄉野,低調地跑到南方的海域,賞玩美景、飽吃美食,然后心滿意足地回到北方繼續生活。
我們的車在敏灶村委會前停穩后,下得車來,便可飽覽冬瓜嶼的全貌。知道我們要來,村支書早已準備了一艘掛機船在碼頭等候我們,彼此介紹一番后,就登上掛機船橫渡敏灶灣,向著冬瓜嶼方向駛去。掛機船對我來說并不陌生,小時候回外婆家是必用的交通工具,那時候,特別羨慕船老大的能耐,一只腳把著方向盤,另一只腳站立,支撐身體,縱使風浪顛簸,也巋然不動。恍惚間,一個風浪打來,身體頓時失去平衡,好在村支書眼疾手快,拉我一把,才免受落水之危險。
掛機船繼續往冬瓜嶼方向行駛,海鷗的叫聲混在海風里,有如一首原生態民歌,淡淡地唯美,悠長的旋律一直在耳邊循環著。環顧四周,風景還真不錯。海岸邊的敏灶、川石、水岙等村莊一律面海依山勢而建,拾級而上,涇渭分明,層次感十足,形成特有的福鼎海邊民居風格。遠遠望去,好像是某個大師筆下的頂級畫作。我不能想象住在這里的人的精神面貌該是怎樣,“被困在天堂里”大概就是當地人的生活寫照吧。
其實,觀賞風景最佳的地方,并不是置身在敏灶灣中,而是登臨冬瓜嶼頂。冬瓜嶼外部懸崖陡峭,頂部卻是平坦。站在頂上的某個角度,放眼前方是碧波萬頃的東海,過往的船只就像紙船一般大小在海中乘風破浪。真有那種“水何澹澹,山島聳峙”的意境。
冬瓜嶼面積約為1平方公里,雖小,但地理位置極為重要。因為有了冬瓜嶼抵擋,使得沙埕下片諸村落免受狂風暴雨襲擾。過去,它還是敏灶村糧食的重要生產基地,曾經聚落著300多號農民,在這里辛勤耕作。時過境遷,這里已成為一個無人島。我們在島上尋蹤時,那些殘瓦斷壁,汩汩獨流的泉水,這些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仍固守在島上,生生不息。
在冬瓜嶼上僅僅逗留了短暫時間,其實我與長三角闊佬們一樣,也是匆忙客。恕我詞窮,不能用華麗詞語來準確表達冬瓜嶼的真實全貌,但有熱心網友在博文里這樣寫道:“島上淡水充沛,許多奇形怪狀的風動石綾羅棋布,各種花草和樹木交相輝映,并有待修復的千年古寺遺址。在島上可以觀日出、日落、洶涌澎湃和風平如鏡的大海,是人們野外旅游休閑垂釣的好地方。”
每個景區,對于每個人的感受是不盡相同的。對于生活節奏較快的上班族而言,出游的概念也許就是發呆,尋處寧靜的地方,不受打擾,安靜地待上一段時間。它或隱藏在熱鬧都市的某個僻靜的白茶館里,或隱藏在大山深處,能夠讓人怡情地享受自然美景,能夠讓人感到身心徹底舒緩。就比如此時我駐足停留在島上,任隨海風吹亂頭發,眼眺煙波浩渺的東海,心隨海水起起落落,只要蕩滌繁亂的思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