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莊簡介
周山村位于福鼎東北部,坐落于閩浙交界的天湖山下,西北與“世界礬都”浙江蒼南礬山接壤,東北與蒼南沿浦鎮為鄰,南向有一條寬敞的水泥公路直通佳陽鄉集鎮。周山村隸屬于佳陽畬族鄉,全村面積556公頃,總人口1800多人,其中少數民族37戶270多人。2008年入選第一批寧德市歷史文化名村。
周山全稱周佳山或周家山,以周姓族人聚居而得名,位于閩浙邊界,坐落于佳陽鄉的天湖山下,西北與浙江蒼南礬山接壤,東北與蒼南沿浦鎮為鄰。
村落以周氏宗祠為核心,融合四周自然環境,漸漸形成了2000多米長的環村“書堂古巷”。
周氏宗祠始建于明萬歷年間,后擴建于清乾隆年間,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祠堂由120支木柱和精雕的大梁組成,規模宏大,華麗氣派。周氏宗祠建筑構件頗有講究,諸如木雕、石雕、磚雕等,精刻細鑿,各自的表現手法因建筑部位的不同而相異,磚雕可見于宗祠門額,石雕多見于柱礎、抱鼓石,木雕多見于梁枋、雀替、門板、窗欞,技藝純熟,悅人心目,令人嘆為觀止。
宗祠內文物薈萃,堪稱周山“古建文物博物館”,保存著清乾隆皇帝為褒揚周氏先人周國鑌的御賜圣旨、圣旨匾,還有刑部尚書孫希旦和太子太師文華殿大學士蔡新題寫的匾額等許多文物。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天時節動京城”。牡丹花是我國“花中之王”,高貴典雅、美麗絕倫,每逢三四月花季,芳姿艷質,超逸萬卉。乾隆皇帝御賜的“牡丹”是周山族人的一大驕傲,這里已形成一年一度的牡丹文化節,吸引眾多的來賓前來觀看。
牡丹花的生長有特殊的環境要求,自古有“兩廣、福建不產牡丹”之說,而在周山,牡丹卻能成活,并開花,實屬奇跡。近年來,周氏后人又從河南洛陽引進3000多株、70多樣品種花色的上等牡丹,在宗祠前建起牡丹園。
漫步于休閑步行道,牡丹園、觀光池、湖心亭三位一體的和諧景觀映入眼簾。
陳列館是周山革命老區的標志性建筑,面闊三間,高三層建筑面積400多平方米,擁有寬敞的空間,于2005年建成開館。內有豐富的圖片、文字以及實特等資料。這些珍貴的史料,是村干部跑遍4個省20多個市縣、走訪很多老紅軍、老干部以及黨史專家學者,搜集、整理而成。陳列館是重要的教育和參觀的場所,已有不少黨員干部、教師學生、外地游客來這里緬懷追思、瞻仰觀光。
中共鼎平縣委舊址紀念碑亭距離周山革命陳列館300米,是浙江蒼南、福建福鼎兩縣市人民政府在1995年紀念“中共鼎平縣委”在周山成立60周年時共同出資建成,對閩浙邊界老區人民有著特殊的歷史意義。紀念亭的中間是“中共鼎平縣委”紀念碑,碑題“中共鼎平縣委員會舊址”,由葉飛周志親筆題寫。
周山歷史文化底蘊深厚,集宗族文化、牡丹文化、紅色文化等多元文化于一處。隨著“生態鄉村游”不斷升溫,周山村充分挖掘自身優勢,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觀光池、休閑漫道、牡丹園、湖心亭等人文景點相繼建成,通村公路、飲用水、村村亮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吸引閩浙游客眼球,來周山觀觀光、游玩、休閑、賞花的游客逐年增加,帶動村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