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時間,70個人,三條路線,徒步行走80公里。這就是善行天下徒步組織“世界礬都”第一季活動的內容。
有老有少,有男有女,有南方人有北方人,雖然他們年齡層次不同,性別不同,區域不同,但有一顆相同的愛徒步的心,于是一群人組織重走“挑礬古道”,體會古道的韻味,體會挑礬的艱辛。“通過徒步,我們首先可以與自己的身體進行溝通,了解自己的身體情況。其次我們可以與一起徒步的朋友溝通,現代人的自我保護意識都很強,平時不容易打開心扉,在徒步過程中比較容易打開心扉與他人溝通,收獲友誼。再有,就是我們通過徒步的方式和大自然進行溝通,感受自然,融入自然。”善行天下的理事之一劉先生說道。
挑礬古道的前身,是浙閩古驛道。浙閩驛道的主道,是福鼎縣城經橋墩松山到平陽縣城。但沿海地帶,也有其他線路可通。其中一條,就是從福建省福鼎前岐經浙閩交界的龜嶺頭,下至柯嶺,經埔坪到溪光,再過南宋街道,過半垟宮,涉三條溪,過洞橋,經險口、吳家園,到藻溪。當時,藻溪有船可通橫陽支江,可達鰲江口。這樣一條路,雖然崎嶇不平,路途艱險,但在清代初期早已行人眾多,后來,隨著礬業的興盛,這些古道的行人就更多了。
從清代中期開始,礬礦的開采規模逐漸擴大,運輸就成為發展的一大問題。礬礦地處山區,路窄途遠,舟車不便,依靠的是人力挑運。根據出海口不同,逐漸形成了不同的運輸路線,稱“挑礬古道”。主要有三條:礬前線、礬赤線、礬藻線。此次善行天下徒步隊伍就是花了3天時間,將這三條路線走了個遍,終點就在前岐的媽祖宮。
終于到了目的地,一行人露出疲憊又欣慰的笑容。前岐政府早已安排好休息的座位和茶點招待來自全國各地的朋友。全程走完的驢友將獲得善行天下組織發放的“行走護照”,此次,有不少剛加入的驢友們獲得了護照,興奮地拍照留念。來自南京的27歲小伙子馬先生說:“參加徒步活動,認識了很多新朋友,能感受自然,放空自己,感覺很好。”他是這次隊伍里最年輕的小將。來自河北的李先生說:“我是今年剛參加這個組織的,徒步能幫我減輕工作壓力,又鍛煉了身體,還能交到很多朋友,所以我有時間都會參加。”李先生到了前岐第一次看到竹子,興奮地買了兩根竹子打算帶回家,一路上扛著竹子的他絲毫不覺得累。
據了解,善行天下組織是一群喜歡用徒步的人2011年發起的一個民間公益性組織,每年組織幾次徒步活動,活動宗旨是想要帶領更多人去徒步,走進大自然,發現真實的自己,發現優秀的同伴,打開生命的空間。迄今為止,他們走過的路線有陜西到內蒙古的古道秦直線、山西方山線、內蒙古阿爾山線、安徽太湖線等國內路線以及希臘、德國、美國、新西蘭等國外路線。組織者希望再全國踩出幾十條路線,讓更多的人有機會“就近”徒步,在疲憊并快樂中行走。
(圖文 陳英芳)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