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財政資金如何監管?
6月26日,備受關注的預算法修正案草案終于揭開神秘面紗。現行預算法自1995年實施至今將近20年。
此次修正草案向外界傳遞哪些重要信號?中國將如何加強對10萬多億元公共財政的監管?
政府全部收支納入預算,意在進一步加強監管
近20年來,中國財政收入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1年公共財政收入已超過10萬億元。如何看好國家“錢袋子”,成為此次預算法修改的一項重要內容。
預算法修正案草案二審稿首次明確:“各級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應當納入預算。”
“這意味著中國政府全部收支將納入人大監管視野,有助于在預算中全面反映政府全部財政資金運行情況。”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高培勇對記者說。
鑒于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小金庫”和“亂收費”資金,一些未納入預算的政府性收支也存在隨意性,為此外界希望此次修訂預算法能在強化預算監管上有所突破。
記者注意到,相對于現行預算法,草案新增條款強調:“預算分為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障預算。”
高培勇認為,從過去只強調“公共預算”一本預算,到如今強調“四本預算”,草案強調了預算編制的統一性和完整性。這四本預算代表著政府的全部收支,都是百姓的“血汗錢”,理應納入人大預算審查監督范疇。
財政預決算向社會公開,意在保障公眾知情權
草案二審稿增加規定,經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的預算、預算調整、決算,應當及時向社會公開,但涉及國家秘密的內容除外。
現行預算法未對預算公開作出規定。專家表示,修正案草案明確規定各級政府應及時向社會公開預決算,旨在從法律制度層面保障公眾的知情權和監督權。
近年來,中國不斷增加預算透明度,各級政府部門的預決算都在逐步公開。2010年中國首次推進部門預算公開。今年以來,98個中央部門幾乎都公開了部門預算。
此外,繼2011年首度向社會公開“三公”經費后,財政部部長謝旭人在近日表示,今年中央本級和各部門的“三公”經費預算、決算也將在此次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2011年中央決算后公開。
北京大學財經法研究中心主任劉劍文表示,“三公”經費公開作為預算公開的突破口,應該做好并逐步細化說明,讓專業人士看得懂,這樣政府在預算執行過程中的隨意性就會得到遏制,實現真正的社會監督。
重申“地方政府不得自行發債”,意在加強防范金融風險
地方政府自行發債是否會放開成為此次修改預算法的關注焦點之一。
現行預算法規定:“地方各級預算按照量入為出、收支平衡的原則編制,不列赤字。除法律和國務院另有規定外,地方政府不得發行地方政府債券。”
記者了解到,2011年12月提交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4次會議初審的預算法修正案草案在加強對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的基礎上,曾提出對地方政府債務實行限額管理。
然而,26日審議的草案二審稿恢復現行預算法關于地方政府不得自行發放政府債券的規定,重申“除法律和國務院另有規定外,地方政府不得發行地方政府債券。”
對此,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洪虎解釋說,近年中國地方政府債務急劇上升,帶來的問題和潛在的風險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從修正案草案公布的內容看,關閉地方政府自行發債的‘閘門’,表明了決策層對這一問題的謹慎態度。”劉劍文說。
提高“一般性轉移支付”比重,意在增加地方財政自主權
2012年預算安排的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達4.5萬億元,如何規范使用這筆資金,也是此次預算法修改的一個關注點。
修正案草案強調,財政轉移支付應當規范、公平、公開,以一般性轉移支付為主體,以均衡地區間基本財力為主要目標。
“這意味著轉移支付中,不指定專項用途的一般性轉移支付比例將提高,有助于增強地方財力支配的自主權,進一步縮小地區間財力差異。”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表示。
財政部數據表明,今年預算安排的4.5萬億元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中,一般性轉移支付超過2.2萬億元,增長23.1%;專項轉移支付1.7萬億元,增長5.2%,一般性轉移支付占比超過了專項轉移支付。
修正案草案明確,一般性轉移支付不指定專項用途,而專項轉移支付須經國務院批準設立,專項用于辦理特定事物。(半月談網/記者 韓潔 崔清新)
擴展閱讀
公共財政建設穩步推進
社科院發布6個年度《中國公共財政建設報告》
中國社科院財經財經戰略研究院27日在北京發布了2007年-2012年6個年度的《中國公共財政建設報告》,首次對全國層面公共財政建設狀況進行了定量評價。
這份報告由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歷時8年研究完成。課題組組長、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高培勇說:“這份報告旨在建立能夠標識公共財政建設前行方向的‘路線圖’,刻畫公共財政建設既有進程的‘考評卷’。”
中國公共財政建設指標體系,由綜合指數、四大分項指數、十大因素指數、38個二級指標和88個具體評價指標構成。
報告顯示,從綜合指數來看,2012報告年度,中國公共財政建設綜合指數的得分為66.67,比2007報告年度的62.37提高4.30。總體看,反映出6年中中國公共財政建設取得了顯著進展。
財經戰略研究院稅收研究室主任張斌介紹說:“指標體系中的因素指數共有十個:政府干預度、財政非營利化、財政收支集中度、財政法治化、財政民主化、分權規范度、財政均等化、可持續性、績效改善度和財政國際化。”
報告顯示,這十大因素指標中,累計增幅最大的是可持續性指標,達到了53.25%。這一指標反映財政對資源、生態的補償及財政風險狀況。其次是政府干預度,累計增幅21.62%。
張斌說:“政府干預度反映政府在維護市場秩序、環境保護與資源綜合利用和收入分配方面對市場進行干預的有效性。這些年我國財政不斷向民生傾斜,養老保險、醫療保險、新農合等都反映出社會保障上的進步較大。”
此外,2012報告年度中,財政均等化的具體評價指標中,得分最高的是城鄉義務教育經費均等化,其次是城市公共服務均等化,得分最低的是城鄉醫療衛生服務的均等化。
值得注意的是,十大因素指標中,非營利化是2012報告年度與2007報告年度相比唯一得分累計下降的指標,這一指標是衡量財政退出競爭性行業的情況。
“綜合來看,我國6年來的公共財政建設是不斷改善和穩步提升的過程。除了2011年稍有波動,這主要由于非營利指標的反方向變化,總體呈上升的態勢。但其中伴隨著結構發展的不平衡,有些指標前進速度快,有些指標前進速度慢,要從中找到發展的瓶頸加以解決,推動我國宏觀政策的設計和質量的改善。”高培勇說。(半月談網/記者 徐蕊 韓潔)
相關新聞
- 10-15男子不滿女友提分手 竟以私密視頻勒索對方
- 10-13市法院:發布首期虛假訴訟失信人名單
- 09-25旁聽庭審敲警鐘 以法明紀筑防線
- 08-13市法院順利調解一起商品房預售合同糾紛案件
精彩推薦
《為了和平》第一集:正義擔當
為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經中央軍委批準,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組織拍攝了6集大型電視紀錄片《為了和平》。第一...詳細》
?凡注明來源為“福鼎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福鼎新聞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剛剛,全國第七個扶貧日主題宣傳活動暨第
傳承紅色基因 爭做時代新人——我市舉
2020年全民健身百村行(貫嶺站)之第八屆美
登高望遠 相伴相行
焦點訪談:為了大地春常在 殺出一條血路
海口社區開展“在職黨員進社區,文明創建
山前:整治環境 樹立形象
福鼎:文化惠民演出 潤澤百姓生活
開展“斷卡”行動 打擊新型網絡詐騙
我市組織收看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先進事
9000萬元!“全閩樂購·暢享寧德”全閩樂
《全國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督導工作方案》
今天全市8所中學2842名高三學生復學
毒品盯上電子煙!拱北海關查獲走私大麻電
福鼎法院集中宣判4起涉惡勢力集團犯罪
專家學者對福鼎餅花的評價
秋空明月懸 童趣滿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