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學老師的印象中,王同學一直是個好學生,品學兼優,名列前茅。只要順利打響“高考”這最后一戰,未來一片美好。然而,在高考前1個月的某天晚上,讓王同學懊悔不已的意外卻發生了。當天晚自習期間,因瑣事與同學發生糾紛,王同學一時情緒失控,沖動之下將同班同學黃某打成輕傷。一時的沖動之舉,給自己的人生檔案添上了一筆犯罪記錄。
緊要關頭,事情出現了轉機。市檢察院與公安機關開展社會調查和刑事和解工作中,考慮到王同學平日表現良好,成績優異,并非生性暴戾之徒,加之已取得被害方諒解,市檢察院決定暫緩進行該案的訴訟程序,減少刑事訴訟對小王備考的不利影響,使其專心備考。與此同時,在公安機關移送該案前夕,市檢察院對涉案雙方進行心理疏導。
市檢察院法外有情,以最人性化的處理方式,幫助失足學生繼續學業的舉措獲得了社會各界的認可。小王的案件也成為了市檢察院打造“未檢”特色品牌的典型案例。
實際上,小王能夠化險為夷,與市檢察院著力構建的“維權、幫教、預防”三位一體的未成年人司法保護體系有關。市檢察院通過內外兩方面規范特殊程序,推動未成年人維權專業化。在內部制度上,出臺了《未檢科案件討論規則》、《未成年刑事檢察工作流程圖表》《未檢執法辦案內部監督辦法》等制度,明確工作流程和標準,加強對案件的流程監控和質量管理。在外部機制上,牽頭公、法、司、教育、團委、婦聯等多家部門,推進未檢工作外部協作,加強同司法行政機關、企業、社會三個層面協作,統籌共建幫教基地。
與此同時,市檢察院一方面幫教失足學生,幫助失足學生繼續學業,護送刑滿釋放未成年人護送返鄉工作,開展刑滿出所未成年人的教育救助工作。一方面還通過開展走進校園進行宣講,觀看警示教育紀實片,舉辦中學生法律知識競賽等等創新活動助推平安校園建設,預防未成年人犯罪。 □ 王浩然 曾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