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5月9日電(記者黃冠)公安機關重拳打擊侵害公民個人信息犯罪以來,移動、固定電話等信息接收終端騷擾信息明顯減少,顯示此番打擊已經見實效,輿論普遍贊賞。
信息時代,公民個人信息安全與否,不是個人的事,而是事關公民安全、法律尊嚴、社會穩定的大事。近年來日益嚴重的侵害公民個人信息犯罪不僅使人們對電話、短信騷擾不勝其煩,而且對相關部門、機構的內部管理產生強烈不滿,甚至因個人信息被盜用引發的詐騙、敲詐等違法犯罪活動而擔心人身財產安全。
公民個人信息是個人隱私的一部分。公民把自己的身份、職業、電話、住址等信息提交有關單位,除了涉及法律事務外,其他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出于對方的“內部規定”。且不說這些“內部規定”不盡合理,既然要求公民提交了個人信息,掌握信息的單位就有義務依法管理好這些個人信息,嚴防外泄,更不能容許“內鬼”盜賣牟利。
在我國現行法律體系中,泄漏、出售公民個人信息是違法行為。一些掌握大量公民個人信息的部門和企業,卻成了公民個人信息泄露的“重災區”。問題表現在少數工作人員身上,根子卻在于這些部門和企業無視職業責任,放松對公民個人信息的管理,任由“內鬼”橫行。
從一些案件中可知,非法搜集、濫用公民個人信息的“下家”,除了人們日常接觸到的保險公司、房地產開發企業及房產中介、非法買賣稅務發票企業等,還有律師、調查公司、討債公司、婚姻調查公司、個人等。如此多的企業和個人參與非法占有和使用公民個人信息,難怪人們對此切齒痛恨。
在公眾長期呼吁下,政府此番對倒賣、濫用個人信息行為進行嚴厲打擊,實屬大快人心之舉。這對于保護公民安全、維護法律尊嚴和社會穩定,都具有重要意義。
長遠來看,遏制倒賣和濫用公民個人信息現象,要做的工作還不止于此,源頭治理同樣重要。對那些對公民個人信息管理不力的部門和企業,上級組織、監管機構應當積極介入,予以專項整改,健全管理機制,扎牢公民個人信息管理的“籬笆墻”,使“內鬼”無機可乘。

剛剛,全國第七個扶貧日主題宣傳活動暨第
傳承紅色基因 爭做時代新人——我市舉
2020年全民健身百村行(貫嶺站)之第八屆美
登高望遠 相伴相行
焦點訪談:為了大地春常在 殺出一條血路
海口社區開展“在職黨員進社區,文明創建
山前:整治環境 樹立形象
福鼎:文化惠民演出 潤澤百姓生活
開展“斷卡”行動 打擊新型網絡詐騙
我市組織收看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先進事
9000萬元!“全閩樂購·暢享寧德”全閩樂
《全國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督導工作方案》
今天全市8所中學2842名高三學生復學
毒品盯上電子煙!拱北海關查獲走私大麻電
福鼎法院集中宣判4起涉惡勢力集團犯罪
專家學者對福鼎餅花的評價
秋空明月懸 童趣滿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