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桂林電子科技大學部分學生自發組織志愿者隊伍,利用課余時間上街發放文輝的《尋母啟事》,發動更多的市民幫助這4名孝子尋找母親的下落。
目前,這場“孝心”大接力依然在桂林繼續傳遞。
孝道傳承,該如何照顧“我們的父親母親”?
尋母孝心接力,引起了網民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央視《新聞聯播》進行報道,網友紛紛轉發。據“人民網輿情觀察室”統計,多達5400萬名網友參與了這場愛心接力。
“孝心無處不在”、“希望這一家人能夠盡快團聚”……網絡祝福如潮水涌動。 “愛與善的力量沒有界別,政府、商業與公益、社會的力量因為善愛握手聯合……”新浪微博賬號“公益慈善信息化義工聯”如此評論。
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將在“十二五”期間由1.78億增加到2.21億,老年人口比重將由13.3%增加到16%,人口老齡化進程將加快。周二就是重陽節,四子尋母的故事也引發了大家對孝道傳承的自省與反思:我們該如何照顧年老的父親母親?
一個題為“一道殘忍的數學題”的微博帖子再次被網友們翻出來,成為重陽節前夕的熱門內容。“現在我19歲,媽媽41歲。如果媽媽活100歲,如果我依然半年回家看她1次,我這一生,媽媽這一生,就只有118次機會見面了。”
真實卻“殘酷”的內容讓不少網友直言“潸然淚下”。“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愛,不能等”、“這個重陽節,多回家看看咱爸咱媽”……不少人看完“四子尋母”之后,紛紛在微博發表“讀后感”。
廣西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副所長、研究員羅國安認為,從孝子尋母到全市“孝心”大接力,是一個非常值得肯定和贊揚的事情。一方面,它充分體現了我們社會良好的道德風尚,社會和諧,家庭美滿,子女盡孝;另一方面,它充分體現了我們這是一個以人為本的社會,大家始終把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對于每一個生命都倍加珍惜與呵護,就是危難關頭費再大的人力、財力、物力也做到不離不棄。
“這兩點是十分可貴的,我們要大加肯定和贊揚。”羅國安說,把這些美德發揚光大,把孝道和關愛注入每一個人的心靈里,不管是面對日益加快的老齡進程,社會和家庭越來越重的老齡化負擔,還是面對其他各種問題,我們的這個社會將始終充滿愛與和諧,充滿溫暖和陽光。
此外,部分網友對民警全城大搜尋走失老人下落持有不同的意見,認為這是浪費警力,并有作秀之嫌。桂林市警方回應說,盡全力保障公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是人民警察的職責所在。為維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出動警力,是使命所系,并不是作秀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