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民間剪紙能手沈嚇招
沈嚇招,福鼎桐山人,生于光緒甲辰年(1904年)。自小深受社會風俗的影響,酷愛剪紙繪畫,手藝超人。她是福鼎剪紙能手,并能布、紙扎,善畫墨梅、墨蘭、墨竹、墨菊,或繁、或簡,筆筆有情。由于這些作品多直接繪于紙扇,至今沒有留下實物,甚為遺憾。她的剪紙作品曾參加全省剪紙作品展和省美術作品展,得到專家好評。1986年剪紙作品十幅和刺繡枕頭鏡,參加福建省民間工藝美術作品展,后又選入晉京展出(該作品現存寧德市博物館)。
沈嚇招剪紙作品多為刺繡紋樣,如鞋花、帽花、枕花、肚兜花;也有禮儀花:雙喜、紅梅、丹鳳、八果等;歲時慶花、春節穿花、燈花等。內容有人物故事、花卉魚蟲、飛禽走獸、八寶圖案等。剪法多為自手剪,不用起畫稿,剪刀一拿就剪,一疊白紙,廖廖數刀,形神俱在,全在胸中。
細讀沈嚇招肚兜花《吹簫引鳳》,如讀一首抒情詩,聽一曲輕音樂。作品全長9厘米,寬3.7厘米,人物高不過4厘米,不上十刀,卻剪出生動吹簫牧童,頭梳兩髻,身著長袖,雙手握一長簫,手舞足蹈,邊吹邊舞。飛鳳的動態簡練,運動線十分明確,在牧童簫聲的引動下,作轉身回首狀,兩翼向上,身尾微曲,特別是鳳尾兩條飄曲的長線與牧童手握一條長簫,三線兩曲一直在畫面上形成突出的對比美。人在舞、鳳在舞,具有音樂的節奏,構圖飽滿,線條流暢,動態優美,不可不說是幅不可多得的傳神妙品。沈嚇招剪紙作品人物還有《二十四孝》、《仙草圖》、《西廂記》、《煮茗圖》等等,無不幅幅傳神,在微小的人物中可看出生動的傳神動態。
她的花鳥魚蟲剪紙,往往是吉祥美意結合,如《金錢蟹》,蟹為錢,蟹身剪一錢孔,突出兩個蟹腳,小腳剪成菊花瓣,加上三片菊葉,即蟹,即花。《壽鶴圖》鶴與桃結合,桃與鶴都是壽的象征。還有一幅有趣的《蜘蛛圖》,一只肥胖的蜘蛛在蜘蛛網中心,一片小葉落在蜘蛛網上,打動了蜘蛛。突出線與面的結合,構成一幅生動有趣的畫面。作品反映作者觀察生活的入微,同時可看出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其它梅蘭竹菊等花草作品,構圖完善,花葉穿插有致,在一幅作品中很難再給加上一花一葉,或去掉一花一葉。
沈嚇招剪紙藝術的形成,與她熱愛生活,對美好生活強烈渴望,酷愛民俗,了解民眾有關。長期接觸民間方方面面,每逢年過節,紅白喜事,為東家剪紙,西家扎花,互相學習,熟中生巧。從中得到樂趣,同時也給剪紙藝術帶動創造的沖動,年長月久,作品更加完美。
值得一提的是,沈嚇招剪紙作品風格,飄逸灑脫,醇厚爛漫,想象豐富,寫意傳神,不同于其它閩東各縣。當時福鼎經濟與浙江溫州來往密切,著名的溫州甌繡給福鼎的刺繡和剪紙帶來影響很大,福鼎剪紙在自己的基礎上融匯甌繡,就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肚兜花龍明顯看出與甌繡戲服龍袍上有龍很相似,海水與龍都不同程度吸收了龍袍圖案。沈嚇招遺留下來的100多幅剪紙作品極為珍貴,也是研究閩浙邊界剪紙的實物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