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詩雄
在歐式的大樓內,每個房間里有閉路線、網線、熱水器;樓下有乒乓球活動室等;樓前有籃球場,旁邊有食堂。你會相信這是企業的職工宿舍嗎?
在福建盈浩工藝制品有限公司內,就有這樣的可以容納2000多人住宿,3000多人吃飯的職工生活區。
“去年企業用工1000多人,外地工和本地工各占一半,每年都有數百人的暑期工,沒有宿舍樓根本無法容納這么多員工的生活。”福建盈浩工藝制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振芳說道,近年來,該企業通過打好“親情牌”、“感情牌”、“保障牌”等措施,吸引了不少本地和外地人員前來務工就業。
打工就在“家門口”
“現在我們一家4口人都在公司上班。”在福建盈浩工藝有限公司上班的劉寶貞告訴記者,她來自前岐大岳村,離公司很近,以前是全職太太,公司開工后,就趕來上班了。
“有工廠,我們在‘家門口’也能上班了。日子就好過了。”劉寶貞笑呵呵地說道。
在福建盈浩工藝有限公司的車間里,許多婦女、女生在車間里忙著包裝圣誕節禮品。陳振芳說:“現在廠里有許多母女、母子、公婆等類型的‘家庭組合’在廠里上班,許多農村無業的勞動力都趕來上班。公司在高峰期的時候,能夠容納1500多個勞動力。”
“筑巢引鳳”留住人
為了讓工人有個好的工作環境,對于本地員工,公司還專門配置了4部接送班車,每天6趟接送。“在環保上,我們配置了一項每小時處理20噸的空氣凈化設備,讓員工在工廠里享受健康的工作生活。”陳振芳說道。
“公司每個月給員工過生日;每逢傳統佳節,開展文藝演出;年終開表彰大會、吃年夜飯......”陳振芳說,通過定期開展各種文娛活動和獎勵措施,讓每個員工享受家一般的待遇。
“很多員工剛到公司的時候,連基本的電腦軟件都不會,工作一段時間后,學到了不少技能,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陳振芳說道,員工的技能培訓是公司的一項重要工作,對于各類新進員工,按照不同工種開展各種各樣的培訓。
陳振芳說,現在公司管理更加規范化,員工也有可以有休息日,醫保社保也可以自愿參加。
企業用工遭遇“尷尬”
“現在每家企業用工量至少在幾十人以上,幾乎每家企業都有缺工現象。”市勞動局有關負責人說道,據統計,全市工業企業用工量大約在6萬人。
本地勞動力不愿就近務工,似乎成了福鼎的“通病”。在今年開春第一場大型招聘會上,盡管企業提供了2800多個工作崗位,然而愿意“下嫁”的人員并不多。
“今年年初開工,外地員工回歸的不多,倒是原先的大部分本地員工,都能夠在過年后返工。今年外地員工招工更難。”陳振芳說道。
“現在合成革領域,90%以上都是外地務工人員,在造紙、光學領域外地務工人員占半數左右。”市勞動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現在全國不少勞動力密集型企業,看準四川、河南等地的勞動力輸出大省的優勢,直接將這類企業落戶這些省份,隨著這些外流人員就地務工,我市的缺工現象將更加嚴峻。
7萬多人的“回歸”
“福鼎企業待遇低,用工環境差。”多年在溫州打工的董偉道出了福鼎“打工族”的普遍想法。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落戶福鼎,“一園十區”的工業布局更加完善,企業用工難問題,卻日益凸顯,不少企業在普工和技術工的缺口很大。
“現在福鼎外出務工人員大約有7萬多人,這些人如果能夠成功‘回歸’就能很好地解決缺工問題。”市勞動局有關負責人說道,外地工難招,本地工外出,今年我市企業用工壓力將更大。
2010年,我市正式啟動“勞動力回歸工程”,這也是今年重點工作之一。今年,我市繼續推進建設勞動力市場、完善職業介紹一條街以及推進省際合作招工三個招工平臺。在基礎設施方面加快推進公租房建設項目,力爭加快勞動力回歸。
據勞動部門調查,我市不少企業在薪酬、后勤保障、用工環境以及企業管理等方面有待提升,企業文化建設不足,難以吸引人。
不過可喜的是,福建福鼎海鷗水產食品有限公司、福鼎市華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鼎市華益機車部件廠等部分大型民營企業正朝著建立完善的企業文化,改善員工生活環境等方面努力,并且取得了不少成效,他們將成為吸引勞動力“回歸”的先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