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是我市黃梔子交易市場極不尋常的一年。當年青梔子的收購價從剛采摘時的每公斤3元開始,一天一個價,一直往上漲,收購價就像脫了韁的野馬一路狂奔,直至最后突破每公斤5元大關,出乎所有人的預料,那一年我市的廣大黃梔子種植戶可謂是掙得盆滿缽滿,種植戶至今記憶猶新。然而好景不長,從2014年開始梔子市場就出現(xiàn)“過山車”式下跌,每公斤收購價只有2.8元,到了去年更是低至每公斤1.8元。經(jīng)過連續(xù)兩年市場超低價格的洗禮,我市廣大種植戶并非簡單棄“梔”不管,而是擇機而動、理性對待,通過苗園改種、梔茶套種、保存量、不擴種等各種辦法積極應對,期待有朝一日低迷市場能夠復蘇。

3月20日,農(nóng)歷春風。許多農(nóng)戶都忙著上山下地采春茶,但山前街道水北溪村的謝世忠老伯卻在自家的2畝黃梔子地里,揮鋤挖土補種上因蟲害枯死的梔子園。他說去年梔子價格是很低,每公斤收購價只有2元錢,由于自家種的面積不大,不用請人采摘,算下來收入也有4000多元,今年的梔子樹進入第五年屬于盛產(chǎn)期,梔子的產(chǎn)量會比去年翻一番。若是收購價每公斤有3元,收入估計能上萬元。他還告訴筆者,不管怎么說,小面積種植虧本是不會的,和種水稻相比效益還可以,除了補種上幾十植株的梔子苗,謝老伯還不忘對梔園追施一遍春肥。
這幾天,貫嶺鎮(zhèn)茗洋村的種植戶翁老伯利用晴暖時機給梔子園追施春肥,他說和種其他農(nóng)作物相比,種黃梔子還算省事,一畝梔子一年下來也用不了幾個工日,關鍵是種一次可以采收十幾二十年,沒空采摘梔子果把它留在樹上幾天十幾天都沒事,正常年景只要管理得當應該不會虧本。桐城街道玉塘村的張彩鳳大娘則是利用受災的柑橘園改種黃梔子。原來一月底的一場罕見低溫霜凍,她家一畝多的柑橘全部被凍死,乘著梔子苗便宜時節(jié),她將柑橘園種上了黃梔子。黃梔子市場這么低迷為什么還要種黃梔子呢?張大娘自有她的說法:她家里勞力少,水果又很嬌貴,靠的是技術不好伺候,像去年一場霜凍下來柑橘樹都被凍壞了,黃梔子就不一樣了,它比較“賤”,種下后隨便管理都可以,就算市場行情不好的年份把黃梔子扔在地里讓其自生自滅,過年把行情好轉時再加強田間管理也來得及。
據(jù)了解,我市許多黃梔子種植戶的想法和謝老伯比較相似,不論市場起起落落,他們同樣加強對黃梔子的管理,該施肥則施肥,該打藥就打藥,多數(shù)種植戶認為去年市場不好,今年市場回暖也說不準。若是砍掉梔子樹,花工日費時間不說,改種什么品種也是個大問題。與其這樣,不如照樣管理,期待梔子市場復蘇,如果不是種植幾十上百畝的,管理采收沒請雇工,成本應該保得住,一旦市場收購價達到一公斤3元以上就會有錢賺。

在貫嶺鎮(zhèn)透埕村,去年培育的幾十畝的黃梔子苗已經(jīng)長到半人高,一大片無人問津的梔子苗已經(jīng)瘋長了一段時間。缺乏管理使得梔苗出現(xiàn)枝葉萎靨枯黃,看不到半點生機,部分育苗戶已著手鏟除梔苗,改種檳榔芋,盡量降低損失。針對搖擺不定的梔子市場,近幾年貫嶺鎮(zhèn)部分種植戶在新植梔子園間種茶樹,梔茶樹田管同步進行,降低種植成本,避免價賤傷農(nóng),做到“東邊不亮西邊亮”。同時,與前幾年一窩蜂盲目擴大種植面積的不同, 今年種植戶們按照“保存量、零擴種”的原則,加強現(xiàn)有梔園管理,一些種植大戶探索農(nóng)業(yè)旅游新路子,如在梔子花開和采收季節(jié),對一些條件成熟的種植區(qū)域嘗試推出“鄉(xiāng)村旅游觀光帶”,吸引游客前來賞花、采風、休閑觀光,延伸梔子產(chǎn)業(yè)鏈,增加附加值。
(鄧宗銘)

剛剛,全國第七個扶貧日主題宣傳活動暨第
傳承紅色基因 爭做時代新人——我市舉
2020年全民健身百村行(貫嶺站)之第八屆美
登高望遠 相伴相行
焦點訪談:為了大地春常在 殺出一條血路
海口社區(qū)開展“在職黨員進社區(qū),文明創(chuàng)建
山前:整治環(huán)境 樹立形象
福鼎:文化惠民演出 潤澤百姓生活
開展“斷卡”行動 打擊新型網(wǎng)絡詐騙
我市組織收看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先進事
9000萬元!“全閩樂購·暢享寧德”全閩樂
《全國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督導工作方案》
今天全市8所中學2842名高三學生復學
毒品盯上電子煙!拱北海關查獲走私大麻電
福鼎法院集中宣判4起涉惡勢力集團犯罪
專家學者對福鼎餅花的評價
秋空明月懸 童趣滿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