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每天都在變化,用日新月異這個詞來概括,一點兒都不夸張。”
市民陳大爺每當登上太陽閣,回望山腳下這片賴以生存的故土時,都會極力尋找自己家的位置。然而每隔一段時間,登極遠眺,他的家都會被雨后春筍般的高樓或某些新建筑物擋住了視線,這時他情不自禁地發出這樣的感慨:桐山長高了,城市變大了。


今日南大路高樓林立、車水馬龍。上圖 曾云端 攝 下圖 施永平 攝

昔日南大路多半是矮平房和菜園地。 施永平 攝
市民口中的桐山,即為今天的福鼎主城區,從清乾隆四年(1739年)置縣,一直以來就是福鼎縣城所在地。“原來縣城局限于桐北、桐南兩條街。”市民馬樹霞介紹,走出桐南小學便出城了。解放后,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全市經濟快速發展,不僅桐山舊貌換新顏,而且城區面積也拓展到18平方公里,上世紀末,城區行政區域劃分為桐山、桐城、山前三個街道,盡管這樣,桐山的城區也拓展到環島地帶。
連日來,施工人員為位于市區南大路的集創大廈,做最后的外裝修和人行道水泥硬化施工。施工人員告訴記者,預計明年3月份整個大樓能交付使用。這是一座高達27層的集商業、居住為一體的樓房,它的建成又為福鼎城區增添了一座新地標,與高達23層、曾經號稱閩東第一樓的溫州商城,天裕大廈構成“三樓鼎立”。置身于南大路,寬闊的馬路兩旁新時代商廈、太姥豪庭、國際大酒店、錦江大廈等高樓林立,車水馬龍,還有那些穿著光鮮,川流不息的人群,都在召示著這座城市的繁華和生機。“再過幾年,舊車站片區和婦幼保健院片區改造完工,這條街將會更加繁華。”許多市民充滿期待。
實際上,南大路經過十多年的建設和人氣聚集,才有今天的繁華。在攝影家施永平家里,如今依然珍藏著南大路的舊時影像,一張大約攝于上世紀末的老照片(如下圖)顯示,當年這條街道還都是一些矮房和一些菜園地,與今天相比可謂天壤之別。
驅車沿著26米寬的江濱大道往北行使,市婦幼保健院、鼎文化公園、核電大廈等市政項目和沿溪路堤園林綠化景觀,它們共同構成一道嶄新亮麗的風景線,在市區北部呼之欲出。與此同時,城北片區舊城改造和中山南路拓寬改造工程也拉開了序幕,這也讓市民對未來老城區的容貌充滿期待和遐想。
作為城市發祥區、人口密集區和新城區中心區域之一的桐山街道,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加快推進,城市建設不適應發展的問題日益突出,科學規劃建設新區、強化管理成為新形勢下城市建設的重要任務,特別是舊城改造,任務繁重,困難重重。近年來桐山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充分發揮區位以及人文積淀豐厚等優勢,克服不利因素,結合新區建設,集中力量實施舊城改造,使得街道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有其外表必有其“內才”。桐山在這樣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的光鮮外表下,他的經濟實力也一定差不到哪里去。2012年桐山街道黨工委工作報告顯示:2011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6.5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4.6億元;農業總產值4100萬元;完成財政收入1.2445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7289.99萬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92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1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254元。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對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長。
華燈初上,忙碌了一天的市民紛紛來到桐山溪畔,伴隨著歡快的節奏踏歌起舞,喂魚小憩……這些節目每天在這里上演;而在城區西測的龍山溪沿岸也隨處可見到市民走路散步,跳舞唱歌的身影。分置于東西兩岸的桐山溪、龍山溪,曾經水患頻發,如今有了堅固的防洪工程,兩岸的綠化園林景觀成為市民休閑、健身的理想場所。
此外,桐山街道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以開展創建文明城市為載體,努力抓好“2131”工程,近五年來,每年深入農村播放各類電影60多場,觀看人數達4100多人;在嶺頭、橋頭、鎮西村設立農家書屋,藏書達4500多冊,滿足了群眾不斷增長的知識文化需求。同時各村(社區)也都立足實際,開展了一系列文化體育活動,如桐南社區組織老年業余舞蹈隊、腰鼓隊、拾錦隊,十字社區的社區粽子節,溪西社區開展“閩南語山歌大對唱”等活動,營造了和諧的發展環境。

剛剛,全國第七個扶貧日主題宣傳活動暨第
傳承紅色基因 爭做時代新人——我市舉
2020年全民健身百村行(貫嶺站)之第八屆美
登高望遠 相伴相行
焦點訪談:為了大地春常在 殺出一條血路
海口社區開展“在職黨員進社區,文明創建
山前:整治環境 樹立形象
福鼎:文化惠民演出 潤澤百姓生活
開展“斷卡”行動 打擊新型網絡詐騙
我市組織收看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先進事
9000萬元!“全閩樂購·暢享寧德”全閩樂
《全國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督導工作方案》
今天全市8所中學2842名高三學生復學
毒品盯上電子煙!拱北海關查獲走私大麻電
福鼎法院集中宣判4起涉惡勢力集團犯罪
專家學者對福鼎餅花的評價
秋空明月懸 童趣滿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