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陳永遠 通訊員 陳尚和
宜居、宜業的山前街道一角。曾云端 攝
車行在高等級瀝青路面的江濱南大道上,兩旁的綠化景觀靚麗寬敞,頓感耳目一新,心曠神怡。十年磨一劍,山前街道這個原來桐山溪邊的小村落高樓林立、氣象一新,沿途隨處可見熱火朝天的施工現場,讓人感受到這片年青、充滿朝氣和活力的土地上蓬勃著的創業熱情。進入21世紀,福鼎市委、市政府科學制定了城市發展新戰略:東擴南移面海,實現從沿溪發展向沿海發展的轉變。在這一城市發展戰略中,山前承擔著“東擴”的重任。而百勝新區又是一個關鍵的節點。
位于桐山東岸、距離市區不到3公里的百勝新區建成后,往北,與正在開發建設中的潮音島居住社區相連,往南,緊接福鼎工業園雙岳萬畝工業項目區,進而輻射沙埕灣區域內工業、旅游等產業資源的開發和城市新區拓展,其地位顯然舉足輕重。
規劃圖中的百勝新區,依山望海,坐北朝南,整體成“山—水—島”渾然一體的獨特格局。新區布局結構“一心兩軸三區”,“一心”是片區商務核心,以高層、超高層建筑為主體,與廣場及濱水公園相結合,形成百勝新區的地域標志。“兩軸”即成十字交叉形態的南北向商業休閑軸線與東西向公建服務軸線;三區即核心商務區、山水高尚住宅區、山水生態公園區。新區人口規模為4至4.5萬人,規劃用地面積200公頃,其中居住用地108公頃,公共設施及市政公用設施用地35公頃,綠化18公頃,道路廣場34公頃,內河5公頃。從新區用地規劃分布就能看出福鼎市委、市政府在規劃建設城市的這片新區時,就瞄準了這樣的定位:建設一座現代化高品質的濱海新城,一處環境優美、配套齊全、獨具特色的高尚宜居商住區。
日前筆者走進百勝新區建設現場,了解到江濱南大道灰窯至潮音島段道路已全部完工;百勝大道也已施工完畢。總長1.48公里的防潮堤道路工程對接合攏,臺地挖填平整工程正在多點同步施工,目前已著手開挖的有安置地一期用地完成60%,雞母巖安置地挖填工程臨近收尾,醫院新區一期240萬m3,已挖近80萬m3,海域4米高程填方業已完成。站在百勝新區遠景規劃圖的巨大沙盤前,不禁讓人浮想聯翩:瀕臨桐山溪、沙埕港,背倚坡度柔緩的青山,與正在建設中的潮音島高尚商住社區、資國旅游度假區隔水相望、依橋相連,直通百勝新區的南江濱大道、建成的百勝山隧道、建設中的崗尾大橋、潮音大橋和雞母巖碼頭群,使得百勝新區的水、陸通道全面打通,水路上直通沙埕港并向市境外各大港口延伸,在陸路上直達高速公路福鼎互通口和溫福鐵路福鼎火車站,未來的這一帶將成為福鼎城區最靚麗的版塊!
穿過900米的百勝山隧道,眼前是一個新型的現代工業園區,這就是福鼎工業園區雙岳項目區。雙岳項目區位于福鼎市城東,距市區7公里,總體規劃面積6.49平方公里,約10000畝。雙岳項目區是福鼎市規劃建設的三個萬畝工業項目集中區之一,也是環沙埕灣經濟開發的核心平臺之一。目前已有38家簽訂了入園合同、協議、意向,34家企業落戶,已建成投9家,在建13家,今年有望新增4家企業投產,已初步形成汽摩配園、文具制筆園、食品加工園、服裝鞋帽園等專業園,預計可實現工業產值50億元,“十二五”期間力爭實現工業產值150億元,吸納勞動力8萬人。此外2003年建成的鐵塘工業項目區,已引進規模以上企業34家,年創造工業產值12億元,為當地農民創造3000多個就業崗位。
實現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山前街道黨工委、辦事處更注重人民群眾的“幸福感”。一大批民生配套工程彰顯社會事業取得的長足進步:濱江時代園、龍澤外灘等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投資2000多萬元已建成的山前中心小學有著我市乃至寧德市一流的教育硬件設施;占地200畝、總投資1.22億元的福鼎市第十六中學暨特教校遷建項目正在緊張施工;已投入使用的山前衛生服務中心大樓標識著山前衛生服務事業的蓬勃發展。增加居民收入是最大的民生。山前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積極拓展居民的就業渠道。城東農貿市場、里洋農貿市場、水果、水產、建材、木材、汽配等一大批大型邊界貿易市場建起來了;鐵塘工業小區和雙岳項目區兩翼齊飛大力帶動就業。市場里租個攤位、街市上開個門面店做起生意,到工廠務工……住在運和小區的許先生說:“我們不愁掙錢沒路子。”夜間的桐山溪東岸江濱休閑廣場,大家跳起健身舞,享受著優美的音樂,心里像綻開了花。
“立足山前實際,確立服務工業、推進項目、關注民生三大工作目標。”山前街道黨工委書記林天祿提出了未來發展的思路。站在這片蓬勃發展的土地上,我們有理由更加期待山前的下一個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