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辣椒指拇大,一個西紅柿拳頭大,都能賣出豬肉價。我市從以色列引進的水肥一體化技術不斷演繹著“田間奇跡”,不僅讓田把式們漸漸學會現代農業技術和思路,也漸漸明白了種植無公害、綠色、有機蔬菜的黃金效益。
水肥一體化、杏鮑菇工廠、農民創業園……如今,在我市,許多讓人耳目一新的工業理念不斷在27.3萬畝的耕地上“生根發芽”。
“在工業化、城市化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才能實現城鄉一體協調發展、持續發展、均衡發展、和諧發展,打造出區域發展的新優勢。”市農業局局長曾慶游表示,“十二五”期間,我市將以農業現代化建設為目標,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大力推進農業轉型升級,力爭通過5年左右時間在全省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
內植工業思維:農業園區成現代農業載體
打開福鼎地圖我們可以看到,瀲城農業示范園、柯灣現代蔬菜產業園、何坑檳榔芋示范園、店下杏鮑菇生產園……一個個特色農業板塊,構成了我市現代農業的“大拼圖”。
我市耕地面積只有27.3萬畝,目前擁有1個國家名牌農產品,2個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5個省名牌農產品,21家農業企業34個產品獲“三品”標志使用權。
“福鼎現代農業的發展思路,就是用工業的理念發展農業,以思維方式的轉變、經營理念的提升、運行機制的變革,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使農業成為現代產業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曾慶游介紹,目前,共規劃實施各類農業園區4個,其中千畝以上重點園區4個。食用菌、蔬菜、水果是福鼎現代農業版圖描繪的“三大板塊”,目前,食用菌面積500萬平方尺、蔬菜面積16.6萬畝,水果面積5萬畝,規模效應、品牌效應凸顯。
園區就是我市農產品的銷售平臺。每年,我市都以各類園區為單位,在全國各地了解市場信息,邀請上海、浙江等大中城市的菜商前來考察,與大型超市、批發市場及時訂立產銷合同。
工業的市場化營銷理念,讓我市農業成功將今春的農業危機化解于無形。今年春,市場菜量陡增造成滯銷,沒想到上海菜商不去云南采購1塊錢1斤的西蘭花,偏偏到福鼎高價收菜。上海光明公司周小玲說,福鼎產的西蘭花顏色翠綠、形狀規整,他們公司為上海33個賣場超市供貨,就數來自福鼎的菜暢銷。
充分融入現代科技是工業思維植入農業的一個重要體現。在太姥山鎮瀲城現代設施農業項目區蔬菜大棚內,每個大棚內都有一個龍頭,只要一開龍頭,水、肥直接進入田頭。現在,這種低壓管道灌溉技術的地下膜灌系統從以色列引進,達到省工、節肥、節水的效果,節肥25-30%/畝,節水30%/畝,省工5-6個/畝。
“樣板裂變”路徑:現代農業打造現代農民
這是個獨特的景象,在太姥山鎮瀲城村,龍頭企業福建綠鑫農業發展公司有一個占地3000畝的蔬菜基地,見證了我市現代農業“打造”現代農民的“樣板裂變”路徑。
綠鑫公司水肥一體化示范基地是由市農業局從以色列請進來的“大師傅”,在瀲城村一落地,就引來了廣泛關注。同樣的種菜,“綠鑫”的田是方的,路是硬的,品種是新的,棚子是鋼的。
一只辣椒指拇大,一個西紅柿拳頭大,都能賣出豬肉價。綠鑫公司演繹的“田間奇跡”,讓田把式們嘆服。曾慶游說,綠鑫公司今年2月引進以色列這項技術后,當地農民在為企業服務過程中漸漸學會現代農業技術和思路,也漸漸明白了種無公害、綠色、有機蔬菜的黃金效益。
一年下來,不少農民學成出師,在農民創業園平臺上大施拳腳。61歲的費作展在綠鑫公司的創業園里承包了近100畝連片的農田。種植大戶王承唐也在農民創業園承包了100多畝地,剛種了一季作物,收益已經有5萬多元了。“如今綠鑫創業園里承包20畝以上土地的農民有20多戶。”公司董事長劉紀程介紹說。
不僅是實地學習,我市還對農民進行創業輪訓。11月7日,來自各鄉鎮近百位農民接受了來自以色列農業部專家為期1天的培訓,進一步掌握了以色列現代農業科技技術。近年來,我市以各類高效農業示范園區和農民田間學校為依托,聘請專家、教授和本地科技帶頭人與遠程教育相結合,先后舉辦食用菌、蔬菜、特種水果等各類培訓班。
如今,像韭菜一樣能割著吃的濕栽多茬水芹菜,不抽薹的青菜新品種,一年采三茬的杏鮑菇……這些高效農業品種,紛紛在我市農民手中開花結果。
如果說我市發展現代農業讓一些農民見了農業的大世面,那么一批更有遠見的農民,則已經站上了現代農業的前沿。“隨著市場競爭加劇,單純的大棚種植已無法再適應需求,休閑農業旅游可以嘗試新模式。”綠鑫公司總經理潘明輝介紹,我市有豐富的游客資源,通過對農民創業園的規劃開發,城里人很樂意到農村旅游。為此,綠鑫公司將邀請了專家對農業示范園區進行規劃設計,逐步把瀲城農業園區打造成具有古代私家園林風格的生態農業觀光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