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佳陽、硤門是我市的兩個畬族鄉,十八大報告提出“要繁榮發展少數民族文化事業”,請說說應如何做好傳統民族文化的保護、傳承與發揚光大工作?如何推進文化與經濟社會共同發展?
前岐山海資源十分豐富,特色經濟一直是前岐的強項;同時緊鄰市區,隨著城市“東擴、南移、面海”戰略的實施,隨著環沙埕灣經濟區建設的推進,前岐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請談談前岐發展特色經濟以及把握機遇加快鎮域經濟發展的新思路。
□ 佳陽畬族鄉黨委書記 周桂媚
佳陽畬族鄉集老區、少數民族為一體,風俗民情獨特,至今仍保留著許多原生態的畬族傳統節日。近年來,佳陽鄉堅持繁榮少數民族文化與加快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并重,在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保持快速發展的同時,民族文化的保護、傳承、發揚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圍繞建設閩浙邊界新興民族鄉鎮戰略,2013年在完善鄉村基礎設施,改善畬鄉各民族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強力服務重點項目建設,增強畬鄉經濟實力和發展后勁的同時,保護好、用好“民族鄉”這個名片,一方面規劃在集鎮丁家坪建設600畝的民族工業小區,筑巢引鳳,引進企業,聚集人氣,推進第二、第三產業協調快速發展。另一方面結合佳陽是省級生態鄉鎮及老少邊的特色,依托福鼎市畬族文化館和雙華畬族“二月二”會親節等知名民俗文化載體,大力挖掘畬族特色文化,推廣畬族風情旅游。并與發展生態、休閑、觀光農業結合起來,依托引進的生態農業休閑項目和大棚蔬菜生產基地,大力發展中草藥、花卉、水果、反季節蔬菜等生態特色農業;與發展紅色周山旅游結合起來,依托周山革命陳列館、中共鼎平縣委舊址等紅色旅游資源,完善設施建設,大力打造生態畬鄉紅色旅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