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201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前啟后的關鍵一年,也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的重要一年。
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提前三年與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按照“六新大寧德”要求,弘揚“團結拼搏,鼎力爭先”的福鼎精神,突出“工業立市”、“旅游興市”、“海洋強市”,實施回歸、承接和項目、品牌、創新、服務帶動戰略,全面推進“五位一體”,努力把福鼎建設成為更加美麗更加和諧更加幸福的海西東北翼濱海旅游工業城市。
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是: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3.5%;
——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長5.2%;
——工業總產值增長20.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長21.7%;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
——財政總收入增長15%,其中地方級財政收入增長9.5%;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
——出口總值增長15%;
——實際利用外資(驗資口徑)增長25%;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5%,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7.5%;
——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
——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6‰以內;
——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和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年度排放量均控制在上級下達的指標內。
在實際工作中,力求更好更快。
致力于強特色、促增收,扎實推進“三農”工作
發展現代農業。穩定糧播面積。扶持壯大茶葉、檳榔芋、四季柚、食用菌、黃梔子、紫菜等優勢特色農業。加快“五新”技術示范推廣,抓好太姥山鎮、店下鎮兩個“千畝現代設施農業示范園區”、前岐四季柚等“十大農業科技試驗示范基地”和白琳臍橙等“五大輻射基地”建設。充分利用“福鼎白茶”、“福鼎檳榔芋”中國馳名商標品牌效應,打造公共品牌。加快“九洋”、“桐江鱸魚”爭創中國馳名商標和 “福鼎黃梔子”申注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進程。合理優化沙埕港內養殖布局,推廣養殖新技術,積極發展遠洋捕撈。著力培植和扶持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完善企業與農民利益聯結機制。
夯實農村基礎。加快推進管陽溪跨流域引水工程,啟動實施龍安供水工程等重點水利建設,除險加固海堤4.8公里、小㈡型水庫9座,解決3萬以上農村人口安全飲水問題。積極推進沈海高速公路復線建設,繼續抓好管陽至沈青公路晉級改造工程,開工建設赤溪至牙城旅游公路和4座陸島交通碼頭,完成新規劃沿海國道、104國道提級改建和店下至南鎮疏港公路等項目前期工作,全面完成農村公路安保工程,實現“村村通客車”。啟動建設城北、楊岐二期110千伏和磻溪35千伏輸變電工程。加強新農村建設,繼續推進“明星村·特色村”創建工作。加大“造福工程”、農村危房改造和地質災害點搬遷力度,完成1000戶搬遷改造任務。
促進農民增收。認真抓好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農資綜合直補、燃油補助等惠農強農政策的落實。指導農民優化種養結構,參與土地流轉承租,延伸發展農村服務業;啟動農村產權“五證”發放工作;支持規范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做好農民就業、農村實用技術等方面培訓,有組織地加強勞務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