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民周小寧一大早就提著審批所需材料來到市行政服務中心大廳。在大廳咨詢臺工作人員引導下,他來到國土資源局窗口,窗口工作人員林暄妍一邊熱情地招呼周小寧坐下,一邊認真地核對所有材料。不到5分鐘,林暄妍就幫周小寧辦好了備案手續,并告訴他過幾天證件下來會第一時間通知他來取。
“太棒了!”周小寧說,“以往要跑多家單位,多個科室,需要辦好幾天的手續,現在行政服務中心只要一會兒就能辦好手續,且很快就能拿到證。”
去年換屆結束后,市紀委在督查走訪中發現,有關部門、干部不同程度地存在“換屆后綜合征”。
“具體表現就是干部工作作風‘慵、懶、散、僵’、領導作風‘假、浮、蠻、拖’、權力運行中‘私、奢、貪、腐’。”市紀委相關負責人說。
為推動干部作風轉變,提升執行力,我市自曝“家丑”,利用行政審批效能監察系統的實時監控結果,對13個單位共34件超時辦件和3件投訴件,通過電話告知、提醒并約談相關窗口負責人、限期整改等形式,進行實時監控和及時有效的處理,發出提醒糾錯通知67份。隨后,我市密集出臺了有關執行力建設的多項制度,市、鎮、村三級都有明確的管理要求,并把目標落實情況直接轉化為量化的考核結果,著力構建“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的責任落實體系,激勵干部肯做事、敢擔責,公正廉潔。
市行政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林暄妍說,服務窗口的各項工作都有了細化的標準和量化考核,辦事效率提高了。
執行力帶來的變化,還直接體現在重大事項的落實和難題的破解上。全市251個建制村,實行鄉鎮班子成員包村制度,考核排位最后3位的包村領導,將被問責;17個鄉鎮實行市領導任責任領導制度,實現責任一竿子到底。
人人有任務,事事看執行。如今,從市四套班子領導到一線機關干部,共計1053名領導干部到各所掛點的鄉鎮、村進村入戶,直接調研走訪10萬余戶群眾;所有鎮鄉(街道)建立了班子成員包村、值班住勤、責任追究等制度,夜間辦公已成為鄉鎮干部的習慣。
“抓干部作風不能‘壓彈簧’,而應‘擰螺絲’,只有通過建立長效機制才能將干部作風一步步擰緊。通過動真碰硬、重點治理,提升了各級干部執行意識、執行剛性、執行時效和執行能力,全市黨風政風明顯改善,干群關系進一步密切。”市委常委、紀委書記黃清亮說。□ 雷順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