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新聞網訊(朱乃章)4月10日,福鼎市人大調研組一行在市人大副主任郭如盾的帶領下來前往點頭鎮調研茶葉質量安全工作情況,通過實地調研和座談的方式,與當地茶葉從業人員代表探索加強茶葉質量安全工作的途徑。
茶葉是福鼎市主要農業產業之一,點頭鎮是福鼎市茶葉主產區,也是福鼎大白茶、大毫茶的源產地,點頭鎮現有茶園面積35800畝,全鎮涉茶人口達90%以上,有初、精制茶葉加工企業130多家。加強茶葉質量監管、確保茶葉質量安全,是對廣大消費者生命健康負責的問題,也是確保我市茶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需要。
調研組一行先后到福鼎市芳茗茶業有限公司、福建省天豐源茶產業有限公司、柏柳村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梅相靖的白茶傳統作坊、農資經營網點以及閩浙邊界茶花交易市場等地進行了實地調研,通過下車間、入茶園、進農資經營點,展開實地查看、查閱檔案、聽取情況介紹,詳細了解點頭鎮茶葉質量安全工作的開展情況。在下午召開的調研座談會上,調研組一行與當地的茶農、茶企代表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座談交流,認真聽取點頭鎮相關領導匯報《關于點頭鎮茶葉質量安全管理情況及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調研情況報告》,調研組對點頭鎮強化茶葉質量安全管理工作表示肯定,認為當前點頭鎮茶葉的質量安全總的來說是好的。同時就如何進一步樹立茶葉質量安全理念、推動產業健康發展,調研組指出,茶葉是飲品,質量問題關乎人的健康和生命,要高度重視。一要繼續抓好茶產業質量安全工作,進一步總結如何在空間、路徑、措施等方面提升茶葉質量安全水平,在現有的平臺和體系上,不斷改革、創新,創造出一套獨特的新的監管模式,嚴把茶葉質量關,促進福鼎茶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二要在加強對農民的技術支持的同時,進一步加大監管力度,強化茶葉生產、加工、流通三大環節的監管,建立從產地到市場的全程質量控制系統和追溯制度,特別要從源頭上控制禁用、高毒、高殘留農藥的使用,組織工商、供銷、農業等工作人員經常性地對農藥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進行監管,定期對農資產品進行抽檢,確保茶葉種植的用藥安全。茶葉企業要建立茶葉生產加工明細賬以及產品購銷臺賬,努力建成茶葉質量安全可追溯制度。確保生產出來的每一份茶葉都能追溯到它的種植地、生產點、銷售點等相關信息,為茶葉質量安全監管提供依據。三要抓好宣傳教育,不斷增強全民安全意識,通過廣泛宣傳、組織培訓等手段,讓茶葉生產者和經營者對茶葉質量安全引起足夠重視,做到家喻戶曉、茶農皆知,全面營造人人維護保障茶葉質量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