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琳鎮是全國十大石材出口基地之一,石材行業具有20多年的發展歷史,素有“東方奇石”之美譽。但隨著近十多年的開采利用,白琳石材行業的發展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內外因素的雙重制約,遇到發展瓶頸。為實現石材行業轉型發展,白琳鎮及時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努力向“高、精、特、全、優”方向發展的同時,兼顧生態保護與治理,實現產業可持續發展。
走好轉型之路
4月23日凌晨2點,白琳鎮金山工業區琳勤石業生產車間內燈火通明,工人們正忙著切割打磨石材,靜逸的夜晚籠罩著工廠內的熱火朝天。凌晨4點,兩個多小時的加班加點,終于準時將一批送往浙江的裝飾石材裝上了運輸車。琳勤石業總經理歐陽世樂道出了加班原委,這批裝飾石材是浙江某房地產公司下的緊急訂單,運輸車將在該公司樓盤開盤前將石材送達。
琳勤石業的發展與白琳玄武巖的發展同呼吸,該廠2007年投產,在發展過程中也碰到了方料不足的尷尬。尷尬并未讓它停滯不前,2008年,該廠積極探索產業轉型升級之路,引進霞浦、柘榮等地花崗巖石料,形成玄武巖與花崗巖并舉的新型產業鏈。今年,歐陽世樂把目光投到了位于磻溪鎮南廣行政村花崗巖,和位于安徽的黑色花崗巖。正在洽談的協議將很大程度解決工業區來料不足的問題。目前,該廠玄武巖加工占70%,花崗巖30%。金山工業區共有360多家企業加工玄武巖,現已有130多家成功實現引進外來石材二次轉型。
“多片鋸與單片鋸相比大大提高石材切割的效率。”近年來,該公司通過引進先進生產設備,實行技術改造,在石材產品研發和質量上下足功夫。廠房內還有6臺本地電工自主發明的機器,他們把它命名為“線鋸”,顧名思義,“線鋸”刀頭僅有0.3公分,細刀頭不僅能節約石材原材料70%,而且能夠提高石材附加值。這臺“自主研發”的機子還存在著切割偏位的問題,“多試試,多改進,我們要接著和電工多次試驗改進這臺機器。”歐陽世樂笑談。
琳勤石業進行產業轉型升級后,每年產量達5萬平方,比原來提高30%,開發生產的荔枝板、火燒板、磨光板、異性工程版等20多種系列產品銷往國內各大城市和歐美、東南亞各國。
白琳商會會長周丹珠說,今年以來,白琳鎮一方面采取有力措施,確保玄武巖礦山的穩定生產和石材企業的荒料供應,另一方面積極引導300多家石材企業走“專、精、特、新”路子,通過技術創新,改變產品單一的現狀,提升產品附加值,推進企業轉型升級。1-3月份,金山工業園區規上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達4.35億元,同比增加32.29%,完成了年計劃的23.47%,石材出口生產實現向精深加工方向發展,生產的8大系列、100多個規格品種產品,暢銷國內外,首季實現開門紅。
走好生態之路
白琳污水處理廠的大門,遠遠地便看到幾個巨大的污水過濾罐,寫在罐體上的“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碧水青山”十二個大字赫然醒目。體現了白琳石材治污的決心。
“這不是一句空話。”園區污水處理廠廠長翁迪東帶著參觀了污水處理設備。全園區污水通過管網渠道進入集水池,再進入豎流式沉淀池進行重力分離沉淀,后進入臥式離心機離心分離,澄清水從池上端周圍的溢流堰中排出,沉渣外運。“一期我們使用的是平流式沉淀池,日處理量1萬噸,2005年5月份建設二期豎流式沉淀池,效率大大提高,日處理量可達4萬噸,不但解決目前的污水處理,還為以后發展留足余量。” 翁迪東告訴記者,在玄武巖產業發展初期,很多企業只注重經濟效益,忽視環境污染治理,造成大量的生產廢水和石渣直接排入康山溪,致使河道嚴重淤積變窄,河段入海口附近的灘涂受到嚴重污染,對沿海翁江、旺興頭、藤嶼3個行政村的 24個自然村,共5000多名養殖戶的生產生活造成影響,至上世紀90年代末,污染問題凸顯出來。
在這種情況下,白琳鎮政府的處境也十分尷尬。如果不堵住這個源頭,任其泛濫,對百姓怎么交待?凡是沒有排污設施,達不到環保部門污水排放要求,一律給予取締,這也不是好辦法,對當地財政造成損失不說,還將會對幾年來精心培育的石材產業毀于一旦。這個事情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決,也會關系到石材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該如何治理排污?為此政府和企業沒少傷動腦筋。
白琳鎮政府召集各企業主開會,共同商議石板材企業治污問題。在借鑒其他地方治污經驗的基礎上,認為建立污水處理廠,通過處理最終使污水凈化達標排放,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先后組建了白琳石材商會,建立污水處理廠,經過多年摸索,探索出“源頭治污費代繳法”的模式,石材加工企業污水全部實現達標排放,使石材工業廢水污染得到有效根治。2008年白琳鎮順利通過環保單列鄉鎮考核驗收,摘掉了長達十年之久的環保單列鄉鎮帽子。
先后投入2000萬元進行污水處理廠“1擴4”工程建設,不斷改進污水處理廠的工藝和設備,努力實現達標排放,從技改方面,促進節能減排;另一方面,引導石材企業大力開發特大、超小、超薄、異形等規格精深出口產品,提高出口產品正品率,從源頭上實現節能減排。
“花崗巖污水處理技術與玄武巖不同,我們正著手與花崗巖廠家、專家協商處理花崗巖污水處理,轉型發展的同時實現可持續發展。”翁迪東說。
走好未來之路
金山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梁金竹的心里有個藍圖,他總是在說“做一個企業快,做一個產業難”。他對白琳石材業發展總帶有一些“恨鐵不成鋼”的意味。
這是老梁的藍圖,也是白琳石材產業的未來之路。
一是優化石材產業規劃布局,石材產業以金山工業區為主要生產基地,重新規劃老區結合規劃布局300畝嶺尾洋精深加工區的開發,形成老區向新區延伸。依托寒洋荒料市場為中心,規劃建設商貿市場;依托老工業區向翁江延伸,規劃建設花崗巖石材加工區;依托名京物流項目,重點建設建設港口碼頭,石材、建材產業商貿、倉儲、運輸功能區,加快形成石材進出口物流基地。
二是提升石材產業層次。著力在技術創新上下功夫,改變產品單一的現狀,提升產品附加值。通過技術創新,推進企業轉型升級。同時努力打造本土石材企業的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在政策、規費征收和資金支持等方面出臺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做大做強。
三是壯大石材產業規模。加強對優勢企業與強勢企業的扶持,發展配套和服務業,做好技術咨詢、培訓、市場開拓、融資等多方面服務,引導石材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路子,鼓勵扶持大中型石材企業通過兼并、重組、參股聯營等形式,組建集團公司,改善企業經營模式,探索一條股份合作的路子,爭取在創業板融資,提升企業的規模和活力。
“石材產業只有提升整合,未來才能走的更好。”梁金竹滿懷希冀。 □林瑩瑩 朱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