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運垃圾從原先的人力大多數都轉化為電動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這幾年,市區環境衛生比以前好多了。”記者在街頭隨機采訪時許多市民都這樣認為。近年來,環境衛生取得了一定成果,與環衛實行市場化運作有關。
影響城市衛生環境的垃圾,主要有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城市“牛皮癬”等。此前,這些都由環衛處雇工人來處理,環衛處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難免存在許多弊病,環境衛生清掃不到位現象比較突出。基于這種現狀,在參照了其他地方的做法后,我市于2010年開始環衛市場化運作。
市城管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太姥保潔有限公司和錦輝綠化保潔有限公司,分段負責我市生活垃圾的清理;福鼎市利民建筑垃圾處理有限公司,接受建筑垃圾的委托管理;螞蟻公司則負責小廣告等城市“牛皮癬”的委托管理。這些公司通過市政府嚴格招標,成為我市“治臟”工作的執行者。
以生活垃圾處理為例,中標的清潔公司,每日須完成固定的清潔任務:每日早晨7:30之前完成大清掃,并進行接下來的垃圾收集和保潔工作,保證下午2:30之前完成一次保潔,到晚上7:00左右完成二次保潔工作。“除了清運環衛工人,還有保潔人員,每天不間斷的進行保潔,以保證街道干凈、整潔。”市城管委常務副主任劉正憲說,要保證街道整潔,需要環衛工人也在增多。據了解,我市大約200萬平方米清掃保潔面積,過去負責清掃的環衛工人只有180多人,現在已增至400多人。為此,政府投入的資金也在增多,目前,從過去600萬元左右的環衛資金投入,也增加到如今的1300多萬元。
對建筑垃圾和城市“牛皮癬”的處理,也采取了類似的形式。其中,無主的建筑垃圾處理,則由政府組織進行委托管理;而對小廣告等一類垃圾的處理,雖還未能覆蓋至整個市區,但已囊括城區主干道(主干道兩側延伸10米)和富民、流美以及海口三個社區。
在推行環衛工作市場化運作后,環衛處不再直接參與環衛工作,能夠將精力集中在對環衛工作的監管之上,政府在脫離了“運動員”的行列后,也有余力做好“裁判員”工作。
仍以生活垃圾處理為例,對負責該項的企業,我市有相應的考評小組,使用日考月評的監督舉措,記錄企業的缺失行為,以作為相應獎懲依據。這一類監督,同樣被運用到處理另兩類垃圾的企業上。這種監督問責,為城市環境衛生的保持提供了有力保障。“推行環衛市場化運作后,應該說市區的環境衛生取得預期效果,接到環境投訴的問題也少了很多。”劉正憲說。但我市環境衛生仍存在許多問題,如市民亂扔垃圾、亂擺灘設點造成的垃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