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新聞網訊(吳建明 彭登筍)5月8日至9日,寧德市委書記廖小軍輕車簡從深入我市項目企業,專題調查了解海產養殖加工產業發展狀況,與企業家研究探討做大做強海產養殖加工產業、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措施辦法,現場辦公為企業解決具體困難和問題。我市領導陳其春、程樹平、連建群、陳輝等陪同調研。
廖小軍等乘船察看了解環沙埕灣臨海產業規劃布局情況,察看了農業部東海水產研究所福鼎養殖試驗中心、沙埕鎮一級漁港建設項目,察看店下緯五路建設、康禾植保專業合作社、綠盛菌業項目、店下高優農業示范園、貫嶺黃梔子種植基地等情況。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在佳陽鄉羅唇村建設養殖試驗中心,針對東海養殖區面臨的問題,開展高效集約式養殖和健康養殖技術的研究,項目將在今年底竣工投用。廖小軍對此予以充分肯定。他說,這對于指導地方科學養殖、合理養殖、生態養殖,引進推廣水產養殖新品種、科學防治養殖魚類病蟲害,推動養殖結構調整和深度加工具有重要意義,福鼎市要全力配合、保障項目建設,并用好這個平臺,推動海上養殖可持續發展,促進漁民增產增收。
“企業目前生產經營狀況如何?發展中存在什么困難?需要什么政策扶持?”在福鼎市海鷗水產公司,廖小軍詳細了解水產加工企業的發展現狀,認真聽取相關部門和企業家的建議意見,就如何做大做強水產加工產業進行深入探討。
調研中,廖小軍說,建設“六新大寧德”、實現“2324”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重點在實現群眾收入倍增計劃,關鍵在立足實際,科學地念好“山海田經”,多種渠道多個行業抓好農民增收。涉及千家萬戶群眾致富的海產養殖加工業,目前已具有一定的規模和基礎,在推進對外交流交往合作、引進技術理念、解決就業、增加農民收入上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仍然存在著基礎差、規模小、科技水平不高、加工企業分散、品牌不響、市場開拓不足、競爭力不強、應對風險能力差等問題。當前要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部署,全力加快現代海洋漁業發展,一要抓緊提升全面、細化、富有特色的海洋漁業發展規劃。要抬高起點,眼光放遠,對涉及產業鏈發展的現有養殖規模、發展深海養殖、深度加工、遠洋捕撈、市場拓展、品牌打造等每個環節進行科學規劃。特別是要舍得拿出好的地塊和資源進行配套,培育集中的上規模、上檔次的海洋漁業加工區,并加強企業整合,引導企業向園區集中。要解決好目前普遍存在的粗加工問題,進行海產深度加工,提高附加值。二要加大力度扶持海洋漁業企業開展深海養殖的探索。一方面通過指導現有養殖企業進行依法依規、科學有序、生態環保、高效高質養殖,另一方面要把眼光投向外海,通過拓展新的養殖區,發展外海養殖等,解決加工企業擴大規模原材料不足的問題,同時還要加大力度引導扶持組建遠洋捕撈船隊,向外海、遠洋要資源。三要進一步培育典型、樹立品牌,提升閩東現代海洋漁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特別是要培育一些上規模上檔次、有市場有效益的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發揮龍頭效應,引領閩東現代海洋漁業健康有序發展。四要做好產業的公共服務。加強養殖區域、遠洋捕撈避風港、中心漁港、冷鏈物流、加工基地、科研基地等基礎設施配套,建好公共服務平臺,加強整體品牌的營銷,注重加強與國際知名品牌的嫁接合作,積極發展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不斷擴大市場。五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開展專題調研的基礎上抓緊研究出臺具體化可操作性的支持海洋漁業發展政策,加大資金扶持,抓好生產用地用水用電等要素保障,做好遠洋捕撈柴油補貼、保險、稅收等方面工作,全力加快寧德現代海洋漁業發展,力爭在“十二五”末寧德的海洋經濟達到500億元的規模,在“十三五”末形成千億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