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百姓不畏艱險,救災搶險奮勇爭先”、“助力地方經濟建設、彰顯軍民魚水深情”……部隊官兵與駐地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赤子之情,灑滿了福鼎這片生機勃勃的熱土。
搶險救災寫忠誠
特殊的地理環境,賦予了駐鼎部隊官兵特殊的使命。福鼎是臺風多發地,每年夏天都要遇上幾次甚至十幾次的大小臺風,在歷次防臺抗臺搶險救災中,廣大駐鼎部隊、消防官兵克服自身嚴重受災的困難,全力以赴投入地方搶險救災工作,在災前轉移、安置群眾,災中營救群眾和搶修水毀工程,災后搜救群眾、清除垃圾、消毒防疫、清理航道和幫助漁民打撈魚排魚網、開展生產自救等方面,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不可磨滅的貢獻。
2012年9月10日22時,我市境內局部區域遭受5個小時單點性暴雨,降雨量達到200毫升。太姥山鎮、硤門鄉鎮區被淹,街道水深達一米多,街道兩邊的店鋪和房屋大量進水,同時,暴雨給當地帶來了山體滑坡和泥石流,部分廠房被沖毀,公路出現多處塌方,千畝灘涂魚養殖基地被淹。災害發生后,福鼎邊防大隊魚井邊防派出所立即啟動應急響應,組織開展抗災救災工作。10日晚上該所民警第一時間趕赴低洼地帶,緊急轉移群眾1237名,搶救出一大批群眾物資,11日上午,魚井邊防派出所組織民警和當地政府人員又深入轄區排查險情并為群眾清理街道,將暴雨造成的災害損失減到了最低。
福鼎人民永遠不會忘記,在在遭受2006年“桑美”超強臺風、2009年“莫拉克”強臺風和幾次洪澇災害等嚴重災害侵襲之后,73331部隊派登陸艇幫助福鼎運送電力維修器材物資;海軍福建保障基地調來大型運輸船,成功調運發電設備,確保沙埕鎮南鎮重災區在最短時間恢復供電;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組建救災醫療隊,深入我市10多個鄉鎮開展巡回義診,為災區群眾義務看病2000余人次,并給災區帶來了價值30余萬元的貴重稀缺藥品;省軍區派出73301部隊和73331部隊官兵共400余人,幫助我市開展災后重建工作。海軍政治部還代表海軍部隊專程赴福鼎災區慰問受災群眾,捐助救災資金達620萬元;福建海軍基地司令員、政委親自帶領基地有關部門專程趕赴福鼎,向災區捐贈救災物資80多萬元。
“每當遇上危險,看到部隊官兵身影出現,我們心里就踏實多了!”這是福鼎群眾們發自肺腑的心聲。
助力建設顯身手
隨著福鼎“五大戰役”實施和沙埕港開放開發,福鼎迎來了大建設、大發展的熱潮,這給駐鼎部隊官兵帶來了新的考驗。廣大駐鼎部隊始終牢記人民軍隊的根本宗旨,充分發揮部隊的政治優勢、兵力優勢和科技優勢,積極支持和參與福鼎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建設,共同營造齊抓共建、互動互助的良好格局。
“感謝部隊的同志們幫我們修了一條愛民路、惠民路,如今我們上街再也不會為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而犯愁了。呵呵,整個心情都亮堂了”。臺山村的人們說起門前的那條愛民路,至今仍在嘖嘖稱贊。
修一條致富路,灑一路愛民情,駐鼎海軍和武警部隊積極參加臺山島厚殼貽貝生態資源保護工程建設,在臺山村建立新農村建設示范點,修建了沙埕鎮到“八一”光榮敬老院長1公里的愛民路,幫扶貧困群眾脫貧致富達300余人,扶持貝類養殖為主的漁業產量價值達600萬元。市人武部在寧德核電站建設征地中,組織廣大民兵預備役人員做好駐地群眾的思想疏導和維護安保工作,共轉移群眾360戶6210人,確保核電站施工順利進行;出動兵力6450多人參加水利工程建設,清理排澇渠道、修筑加固海堤20多公里,義務植樹200多畝,約5萬多株;為支援沙呂線建設,先后出動民兵預備役人員650人次,車輛和機械120臺次,挖土1.5萬立方米,修筑戰備公路28公里;長期掛點佳陽畬族鄉和羅唇村,部隊領導定期組織人員到鄉村調研,了解情況,幫助解決困難,先后為村鎮解決10多萬元建設資金,較好地推動了村鎮建設。
“把駐地當故鄉,視人民為親人”,廣大駐鼎官兵把汗水和青春獻給了福鼎,把赤誠和愛心獻給了福鼎人民,他們用真情在奏響一曲和諧愛民之歌,譜寫了新時期軍民民團結和諧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