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籌城鄉 繪出宜居宜業秀美畫卷
桐山溪,溪床寬敞,溪水清澈,一群又一群的鯉魚搶食岸邊群眾丟擲下的光餅;在兩岸的廣場上,人們伴著悠揚的音樂,在露天舞池里翩翩起舞……老年健身的、中年散步的、小孩嬉戲的,人們盡情地享受著休閑和快樂。
這幾年來,我市以打造“宜居宜業生態福鼎”為目標,實施 “東擴、南移、面海”的城市發展戰略,并按照“以水凸顯城市靈性,以山展示城市秀美,以綠提升城市品位”的建設思路,以城市濱河綠化景觀建設為重點,先后投入數億元資金,建設了桐江公園、鼎文化公園、山前城東公園、龍山溪沿河綠化景觀園等,徹底改變了兩溪沿岸昔日雜草叢生、垃圾亂倒的臟亂現象,如今的桐山溪、龍山溪已成為水清、岸綠、景色宜人的生態長廊,也是市民休閑、健身、娛樂的最佳場所。
除了打造兩溪生態長廊外,我市以百勝新區、鐵鏘新區、海灣新城等新區組團和一批城市綜合體及舊城改造項目為“軀干”,以天湖大道、江濱西路、江濱南大道、濱海大道、玉塘大道等城市主干路網為“骨架”,花巨資投入建設,在新城區以“東擴南移面海”的路網構架加快建設步伐。這幾年來,天湖路、江濱西路、江濱南大道、百勝大道、資國大道、龍山北路、職成路和火車站通站大道等城區重要干道先后建成通車。老城區也拓寬改造了龍山中路、古城南路等舊城區道路,形成“五橫五縱”的交通路網。目前,我市城市建成區面積擴大到19.2平方公里,綠化覆蓋率42.2%,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0.4平方米,被評為省級園林城市。
市區變美了,鄉鎮也按照城市的標準建設,讓城市的氣息向基層延伸,是我市城鎮建設的一大特色。自推進小城鎮建設以來,我市堅持高起點規劃,高品位建設,推進太姥山鎮省級和點頭鎮、店下鎮、前岐鎮寧德市級小城鎮綜合改革建設試點,引導各鄉鎮(街道)依托交通、產業和資源優勢,推動農村人口和產業項目向中心鎮集聚,全市城鎮化水平達53.3%。同時,深入開展“十村示范、百村整治”、“明星村、特色村”創建活動,發揮柏洋、瀲城、巽城等一批新村輻射效應,帶動提升全市新農村建設整體水平。
驅車前往省級小城鎮建設試點太姥山鎮,這里紅瓦白墻的仿古建筑,街燈明亮,綠樹掩映,路面街道干凈整潔,斥資千萬元的文化活動中心籃球場、電影院、圖書館、藝術館一應俱全……而在硤門鄉柏洋村,一條條寬闊的水泥路四通八達,沿路綠化,一幢幢漂亮的農家聯體小別墅和標準化廠房拔地而起,這里的村民也享受著和城里人一樣的生活,白天在家附近上班,夜晚公園里散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