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新聞網訊(張海洲 王迎春) 寬闊的河道,牢固的堤壩,優美的環境......日前,在我市太姥山鎮吉溪鎮區河段,數臺挖掘機正在緊鑼密鼓挖掘拓寬河道,工人們也正加緊新修水泥河堤以免發生塌陷,工地上一派熱鬧繁忙的景象,這就是我市今年為民辦實事項目之一的繼續實施中小河流治理項目工程的吉溪太姥山鎮防洪排澇工程施工現場。
據負責人介紹,吉溪常年淤積,河道變窄,又因雨量過大或海水倒灌,常發生嚴重的洪澇災害,致使兩岸的農田變成汪洋,嚴重威脅沿岸居民生命財產安全。為保護兩岸人民安全,中小河流治理項目——吉溪太姥山鎮防洪排澇工程于2012年12月3日通過福建省水利廳項目評審中心組織審查并批復,工程防洪標準采用20年一遇,主要建筑物為4級,排澇標準采用5年一遇澇水不漫溢。項目實施內容包括小東門水閘至洋里鐵路橋長4.035km的河道清淤整治及興建川海橋至電站橋段長2×1.22km的防洪堤。
據工作人員介紹,吉溪太姥山鎮防洪排澇工程目前已完成河道清淤1200多米,完成左右岸擋土墻75%的工作量,預計本工程年底全部結束。
另據了解,我市依山傍海,洪澇災害多發。每到汛期,境內的病險水庫、海堤、水閘,就像懸在人民群眾頭上的定時炸彈,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帶來極大威脅。近兩年,市委、市政府不惜重金為病險水庫、海堤、河道“強筋壯骨”。“十二五”期間,我市計劃實施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海堤(水閘)除險加固工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環沙埕灣水資源配置工程、水土保持治理工程、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山洪災害防御預警系統建設等八大工程,總投資1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