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看地下人防工程
察看綠禾盛企業
召開座談會
2月24日—25日,我市開展為期兩天的“四下基層、四解四促”調研活動,四個調研小組分赴17個鄉鎮的基層生產一線、工程建設一線、項目工作一線和群眾生活一線,通過入戶走訪、實地考察、座談交流等方式,了解當前企業和群眾生產生活方面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和困難。
由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興華率隊的第三調研組輕車簡從,先后前往佳陽鄉、沙埕鎮、桐城街道、貫嶺鎮、疊石鄉進行考察調研。市領導姚雙霞、齊富軍、劉東、郭如盾、陳輝、蔡梅榮參加調研。
入戶走訪深入一線
2月24日,綿綿細雨將佳陽鄉洗滌得格外清新,空氣中洋溢著草木的馨香。上午9點40分,調研組走進位于佳陽鄉蕉宕村的綠禾盛有限公司。
“你這有多少畝大棚蔬菜?愁買家嗎?”一走進大棚蔬菜基地,陳興華就直截了當地問道。
“我這有600多畝的大棚蔬菜,不愁找不到買家,尤其是圣女果,都已經被人包下了。而且每周末我們這還會來很多游客,來采摘蔬菜,體驗生活。”綠禾盛有限公司董事長許明華說完,拉起大棚的簾子,走進棚內,采摘下幾顆紅艷的圣女果,遞給陳興華等人。“你們嘗嘗,純生態的,口感很好。”許明華介紹時顯得特別自豪。
“去年臺風影響的蔬菜棚,現在怎么樣了?”陳興華關切地問。
“臺風后,為了不影響蔬菜的種植季節,當時我們把斷掉的大棚鋼管,用竹子進行臨時加固,現在就等蔬菜西紅柿收成后,再重建大棚。”許明華說。
在綠禾盛企業,調研組詳細了解了該企業目前的生產經營情況,并向企業負責人了解企業在發展中面臨的困難、問題。走出綠禾盛,調研組驅車來到佳陽鄉周山村,察看了該村的新村建設情況。
當日下午,調研組又前往沙埕鎮,實地察看了東海水產研究所福鼎養殖試驗場、沙埕中心漁港建設項目、沙埕漁港連接道路及配套公共服務設施工程項目,了解各個項目的進展及存在的問題。隨后,乘沙埕公務船前往南鎮村,并在沿途察看了福鼎欣旺·國際帆船帆板水上運動中心和沙埕港區物流倉儲項目。一上岸,他們就走進南鎮村一戶漁業捕撈戶家中,和他聊起了捕魚問題。捕撈戶還向調研組談及漁具設備相對落后,影響收入的苦惱。
2月25日,調研組先后前往桐城街道、貫嶺鎮和疊石鄉,實地察看了地下人防工程項目、905電臺舊址河道整治及土地整理項目、閩浙邊界家具城項目等項目,同時還走訪了麥德龍食品有限公司、福建大興紡織有限公司、蘇景園家庭農莊等企業。在了解這些企業、項目進展情況的基礎上,調研組還詳細了解了它們目前面臨的困境,需要得到哪些幫助。
面對面座談聆聽民意訴求
在為期兩天的調研中,調研組分別在佳陽鄉、沙埕鎮、貫嶺鎮和疊石鄉召開了座談會,與鎮、村兩級干部,企業代表和群眾代表進行交流。
“我們這次調研,就是想聽聽當前企業和群眾在生產生活方面最迫切、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和困難時什么?大家對當前我市黨風、政風、社會風氣最不滿意的是什么,對領導干部在貫徹黨的群眾路線上反映最集中的問題是什么……”每到一個座談會現場,一落座,陳興華就向與會人員介紹此行的目的。
“我們村小,人口外流多,除了一個茶廠5000元的收入外,村財不知道該如何創收。”
“我們村老人和小孩多,但是目前村里還沒有衛生所,看病很難。”
“現在貫嶺鎮的工業企業越來越多了,工業用水量會大幅度提升,目前的水資源沒法滿足工業用水,我們企業希望政府能協調解決水庫的建設問題。”
“現在黃梔子種植這么多,去年我就積壓了大量的苗木,黃梔子產業該何去何從呢?”
……
在各個座談會上,大家你一言,我一句,發言熱烈,氣氛融洽,內容涉及工業審批要素保障、公共基礎設施、生態建設、村財創收、村干部福利、鄉村衛生服務等諸多方面。
在聆聽訴求的同時,調研組也和大家一起謀發展,談未來。“黃梔子種植一定要控制種植規模。”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姚雙霞的一句話,引起了在場人們的共鳴。
座談后,陳興華表示,調研組將認真梳理大家反映的問題,集中向市委、市政府反映,幫助企業、項目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為村民解決迫切的生產生活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