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林海云)4月3至4日,福鼎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為辦理市十六屆人大三次會議《關于城區飲用水水源地周邊垃圾處理的議案》,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藍青帶領相關部門負責人到桐山、山前、貫嶺、疊石、管陽等鄉鎮開展實地調研,深入了解我市南溪水庫上游周邊村垃圾處理現狀與存在問題,聽取相關部門關于我市城區飲用水水源地周邊村垃圾處理基本情況匯報,研究探討垃圾處理的思路與對策。
近年來,福鼎市委、市政府出臺生態補償機制,加強對飲用水源地的保護和綜合治理,對市區和各鄉鎮環保工作的促進起到了很大的積極作用。各個生態鎮緊緊圍繞生態立鎮的目標,按照五位一體戰略部署,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將我市生態文明建設推上了一個新臺階。但是,近年來隨著城鎮化加快,農村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與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集鎮與各村所產生的生產生活垃圾越來越多,南溪水庫上游流域等諸多水源地也受之影響。這些垃圾雖然有通過必要的收集和分揀,堆放在垃圾池與填埋場,但是各村和集鎮均無法做到符合標準的衛生填埋與焚燒處理來徹底的消除垃圾,隨著日積月累逐漸增多,大量滯留在水源地和田地附近,造成二次污染,其滲濾液與分解物直接或間接的對南溪水庫上游水源地的水質和土壤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因此,對南溪水庫上游周邊村莊建立一個統一、長效、集約的垃圾收集處理機制勢在必行。
隨著我市城鄉經濟的發展,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但農村的環境衛生問題卻越來越嚴峻,尤其是垃圾處理問題日益緊迫。我市的南溪水庫一直為福鼎市區17萬多人及沿海重要鄉鎮的飲用水安全及今后福鼎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保障。我市始終重視庫區周邊及上游村莊的環境治理與保護,不斷加大投入力度。近年來,南溪水庫上游各村通過清潔家園行動和進行垃圾連片整治而取得了部分改善,但仍然存在較大問題。主要有:一、垃圾收集設施不齊全。由于垃圾收集覆蓋面不夠廣,農戶環保意識較差,很多農戶產生的生活垃圾
隨意傾倒在房屋前后、路邊、田地及河邊。這些垃圾長期露天堆放既污染環境,又嚴重影響了村容村貌;更容易孳生蚊蠅,傳播疾病;垃圾在堆放過程中造成二次污染,其重金屬和病原微生物溶解出來的滲濾液直接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嚴重污染;其中不可降解物質丟棄田間,影響土壤環境。二、垃圾收集后無法處理。南溪水庫上游各村垃圾污染主要來源是生活食品殘留物、腐爛植物以及白色垃圾。目前,南溪水庫上游周邊村因鎮村財力所限制,基本沒法做到定點定時清運處理,基本只做到進行垃圾集中收集,而處理時隨地堆放,造成日積月累越來越多,垃圾池池滿為患。這些垃圾目前沒有有效的處理辦法,若進行焚燒,沒有達到排放標準的燜燒爐;若進行填埋,大部分村莊處于水源保護區內,沒有合適的地點,也沒有按標準建造的填埋場。三、市政府尚未出臺完善的南溪水庫水源地的保護性規劃。保護區域尚未劃分及制定相關保護性法規,區域內的水土保持、植被保護、垃圾處理等工作缺少總體計劃,區域內的污染源尚未進行全面的清查與評估處理,這些都使得保護工作無法系統有效的開展。這些情況都嚴重的威脅到南溪水庫的水質狀況和城區的飲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