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林瑩瑩)5月14日,采編組一行五人到疊石鄉采風,剛下車,便見政府大廳擠滿了前來登記辦理摩托車駕駛證的群眾。原來那天該鄉舉辦 “摩托車送考下鄉“,將原本設在市區的摩托車考場搬到了鄉下,讓群眾就近考試,當天有100多名村民辦理了報名手續。
一場考試為何在該鄉群眾中特別受歡迎?翻開疊石鄉地圖,閩浙邊界,地勢狹長,14個行政村散落在大大小小溝岔,下轄各自然村有些都需跨省“拜訪”,村民出行習慣自駕摩托車,有證的卻很少。一來村民文化程度不高,考證對他們來說不易。二來考證摩托車考場設在市區,需長途奔波,偏遠鄉鎮群眾往往只能選擇無牌無證駕駛摩托車,給鄉鎮交通安全造成隱患。
農村公交車更安全,何不選擇搭乘?家住竹洋村的陳維畝掰開手算了算,“一天三班車經過竹洋,其間都需要間隔一個多小時,要想辦個急事就不方便了,總不能干耗著。”竹洋線路是疊石鄉三條已通農村公交車的其中一條,其路線是從福鼎—庫口—竹洋—疊石,其它兩條分別是:福鼎—南溪—茭陽、福鼎—里灣—楊梅溪。2012年年底,福鼎市十六屆人大二次會議期間,疊石鄉市級人大代表向大會提交了《關于解決農村公交車問題的議案》,得到市委、市人大、市政府重視。并專門組織了調研組到鄉鎮調研,并制定出臺有關農村公交線路運行車輛、車隊實行運行成本補貼政策,保證車隊盈利運行,此舉得到車隊和群眾的贊許,保障了農村群眾出行難問題。
已通公交的竹洋村群眾尚有出行不便問題,那較為偏遠的農村村落如何?該鄉交通分管干部介紹,疊石鄉全鄉轄14個行政村,開通農村公交車線路的只有福鼎—疊石普玉公路沿線的、以及福鼎—南溪庫區沿線6個行政村,而剩下的茭陽、廟邊、楊梅溪等8個行政村離公交路線3公里以來沒有開通公交車,造成群眾出行難。有些偏遠村落的學生上學都乘坐無牌、無證的黑的、摩的,安全隱患極大。
5月初,市交通局深入疊石鄉、村調研未開通農村公交車線路群眾出行難問題。與鄉領導、群眾面對面溝通交流,聽取并收集群眾、代表、委員、鄉領導的意見和建議,已將意見建議帶回。該鄉呼吁:出臺優惠政策,建立農村客運虧損補助機制,給予冷線虧損補助。同時減免農村客運相關稅費。實行片區化許可經營,承包經營者可靈活調度,適應農村群眾出行需要。
新聞背景:我市大力實施村村通客車工程,全市251個行政村已通客車行政村達245個,通村率達97.61%。但偏遠山區行政村常住人員稀少,無客源,這些冷線經營虧本,開得通,留不住。二是現有農村客運班線走向不適應實際需求,經營者采取臨時調度的辦法開通臨時班線。所以無法做到客運班車定班定線企業行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