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繪2000多個隱患點
四川打造高精度地災地形圖
四川今年啟動地災防治大比例尺地圖測繪工作,將建立全省地災應急專題數據庫
測繪點位
確定總面積2000平方公里、共2000多個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位進行首批測繪,包括都江堰、彭州、崇州以及5·12汶川地震周邊區域的重要地災隱患點位
測繪方式
通過全野外測繪、航測法、地面激光雷達測圖三種方式測繪,更注重地質調繪與地質災害判識,水系、土質、地形地貌、植被、居民地等是采集重點
地圖作用
測繪形成高精度地形圖后,將進一步提高地質災害發生后的應急反應速度,精準地進行救援
測繪比例1∶2000
無人飛機
今年以來,四川省部分地市州發生了地質災害共400多處,是去年的2.3倍。在一些地區,更是每年一進入汛期,就要重點防范地質災害。成都商報記者昨日從省測繪地理信息局獲悉,從今年起,兩年內,省政府將組織該局對全省總面積2000平方公里、共2000多個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位進行大比例尺地圖測繪,形成高精度地形圖,并建立全省地質災害應急專題數據庫,為我省地質災害應急搶險、防災減災、以及民生需求應急指揮部門提供保障服務。這個高精度地形圖將進一步提高地質災害發生后的應急反應速度,精準地進行救援。據悉,測繪工作將于近期正式啟動。
測繪比例1∶2000
采集的地形圖具有很高精度
今年進入汛期以來,四川省出現了多次區域性暴雨天氣,持續降雨導致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質災害頻發,其中,7月20日至23日期間全省就發生較大規模地質災害131起。目前地質災害防范主要是前期調查、汛期監控和過后治理等幾種主要手段。
四川省政府要求全面加強地質災害防范工作,其中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全省地質災害防治大比例尺地圖測繪。省測繪地理信息局局長馬赟告訴記者,這次將通過全野外測繪、航測法、地面激光雷達測圖三種方式,測繪高精度地形圖,達到精準防治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目標。據介紹,本次測繪比例為1∶2000,采集的地形圖具有很高精度。在開展測繪高精度地形圖的同時,配備建立的還有地質災害防治高精度基礎數據庫,最終形成全省地質災害應急專題數據庫。據了解,根據之前我省地質災害的特點,一旦地質災害發生,當地交通、通訊等都有可能中斷,這時受災區域的基本地理信息顯得猶為重要,將直接影響救災指揮工作。“目前我們與省政府應急指揮部門建立了專用信息通道,所有地質災害防治的成果信息數據都將及時提供給國土、水利、建設等相關部門使用。”馬赟說。
無人飛機
空中航拍采集影像
根據省國土資源廳組織開展的全省地質災害隱患點普查結果,省測繪地理信息局從中確定了總面積2000平方公里、共2000多個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位進行首批大比例尺地圖測繪。據了解,都江堰、彭州、崇州以及5·12汶川地震周邊區域的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位進入了首批測繪點位中。
與傳統地理信息測繪不同,地質災害測繪更注重地質調繪與地質災害判識,水系、土質、地形地貌、植被、居民地等是采集重點,“這些都是地質災害發生的相關要素,有了全面掌握后,一旦發生地質災害,可以提供最科學的判斷和應急措施。”馬赟說。 據介紹,采集影像主要還是使用無人飛機獲取,即投入無人飛機在空中航拍,獲取影像后建立三維立體模型,經過野外補測最終形成高精度地形圖數據。地質災害防治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還將采用地理信息移動監測平臺、地面激光雷達、移動測量車等先進測量設備。馬赟說,除了航測法外,還會采用先進的激光雷達測圖法,每個地災隱患測繪點位從開始測繪到形成成果數據,順利的話需要半個月時間。
災害一旦發生
無人飛機1小時內升空
快速評估地質災害規模
昨日,省測繪地理信息局局長馬赟表示,目前該局已初步建成測繪應急保障體系,達到一旦發生地質災害,地理信息應急監測移動平臺攜帶的無人飛機一小時內起飛;監測型無人機獲取的視頻實時傳輸到測繪應急指揮中心,測繪型無人機一小時內獲取10平方公里航攝影像;2小時內完成數據處理,半小時內傳輸到應急后方,帶回來的影像數據快速轉換成三維模型,可以快速評估地質災害發生的規模、受損情況等。成都商報記者 張強 實習生 梅寒
四川限定2小時內
上報自然災害信息
近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 《四川省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明確了省減災委員會為我省自然災害救助應急綜合協調機構,負責組織、領導全省的自然災害救助工作。根據自然災害的危害程度等因素,省減災委設定4個省級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響應等級,如死亡100人以上啟動級響應。預案還對信息管理給予時間限定。如,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應在災害發生后2小時內將本行政區域的災情和救災工作情況向市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報告;市級和省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在接報災情信息2小時內審核、匯總,并向上一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報告。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對于本行政區域內造成死亡人口(含失蹤人口)10人以上或房屋大量倒塌、農田大面積受災等嚴重損失的自然災害,應在災害發生后2小時內同時上報省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和民政部。(張強 梅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