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不少沈陽平日里熱鬧熙攘的街道顯得冷冷清清。多有商戶在營業時間都選擇關門歇業,有的店鋪主人還在店鋪門口掛出了“外出旅游”的告示。微博上有市民稱沈陽幾乎成“空城”。對此現象,沈陽市委宣傳部官方微博“沈陽發布”稱,除正常管理外,并未采取集中整治行動,更未采取高額罰款措施,希望業戶勿信傳言,正常營業。據了解,沈陽將于2013年舉辦全國運動會,2012年1月,沈陽市召開“2012年打假工作會議”,啟動迎全運環境整治工作。
【財新網】8月7日晚18點多,沈陽市委宣傳部官方微博“沈陽發布”就當地商鋪關門歇業事件更新兩條信息,稱將對亂檢查、濫罰款等違規執法、粗暴執法行為一經查實嚴肅處理。
兩條微博稱,“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就受社會傳言影響,我市一些業戶出現歇業觀望現象表示:市政府對此高度重視,本著高度負責的態度重申,各級政府必須嚴格堅持依法行政,保障經營業戶合法權益,維護市場經營秩序。”
“對亂檢查、濫罰款等違規執法、粗暴執法行為,市民可通過96123市政府監督投訴電話舉報,一經查實將依法依紀嚴肅處理,并追究相關單位和責任人的責任。同時希望經營業戶消除顧慮,放心營業。”
據財新記者了解,今天(8月7日)較多店鋪仍未營業。
沈陽市東陵區一家經營文具的私營店老板林姓商人告訴財新記者,今天早上店開了一會兒,到中午還是把店門關了。“如果被罰1萬塊錢,我得賣多少支筆啊。”她說。
沈陽市和平區三好街的一個市民告訴財新記者,8月7日,三好街上各類店鋪店門依舊緊閉,找不到餐館可吃飯;另一個市民說,他找了多家洗車店,都關門,洗不了車。
沈陽市出現大規模店鋪關門后,昨天晚間,遼寧市政府作出官方回應稱,相關部門沒有采取集中整治行動,也未采取高額罰款措施。希望廣大經營業戶勿信傳言,正常營業。
這場對執法部門“打假”的恐慌,源自今年7月中旬,從最初該市幾個批發市場,蔓延至全市各行各業小店鋪。
財新記者了解到,沈陽市的“打假”行動最開始針對的是幾個大的批發市場,主要查處侵犯知識產權的商品,例如假古奇包、假鱷魚皮帶、假名牌服裝及電子產品等。
沈陽市當地一位媒體人士對財新記者稱,他們7月中旬發現這個現象,去采訪。首先是五愛街批發市場有商戶被處罰,其他業戶害怕,開始關門停業。
之后,買電子商品的三好街,賣建材的九路批發市場,也開始陸續關門。幾個大的批發市場陸續關門后,有消息說小商店也要被查。于是,上演了8月6日的一幕。
林姓商人告訴財新記者,半個月前,她去批發市場拿貨。等到估計執法人員吃飯的時間點,批發商才開一小會門給她們批貨。“當時沒有想到罰款現在會輪到我們小店身上”。
她稱,目前沈陽有些批發市場的做法是,采取封閉式,批發商們在市場門口坐著,見是認識的人,才讓進去拿貨。不認識的不讓拿貨,怕是便衣執法人員。
但林姓商人稱,也是聽說會對小商店檢查,沒有確切消息說真的檢查了。對于罰款額度很大,她也是聽說。她周圍沒有人真的被罰款,“但大家還是不敢開門”。
上述媒體人士稱,打假以前一直是工商局的職能,但現在是公安局牽頭。“公安局介入,商戶就害怕了”。
雖然商戶們的恐慌由傳言而起,但政府部門的解疑釋惑顯得滯后。商戶們不知道何時結束這種“躲貓貓”的游戲,只是聽消息說8月底檢查結束。
7日上午財新記者向沈陽市宣傳部外宣科發出采訪傳真,截至發稿時,工作人員稱,仍在等領導的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