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任魯煒與微博“大V”們達成共識,提出網絡名人應堅守“七條底線”,即法律法規底線、社會主義制度底線、國家利益底線、公民合法權益底線、社會公共秩序底線、道德風尚底線和信息真實性底線。
在洛陽這座和網絡水乳交融的城市里,聚集著一大批有情感,有思想的網民,他們奔走在虛擬的空間與現實世界之間,為了心中那份火熱的理想和夢想,為了人民幸福和社會公平正義鼓與呼。
“七條底線”也在他們中間引起了不小的波瀾。昨日,麗京上空的云、奇石頑童、失敗的匈奴、田間1、浪漫的水蛇等19名洛陽知名網友,結合自己的網絡經歷,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東方今報記者付首鵬 夏秀琴程慧娟 王真珍實習生 劉伊璞尹明珠 趙秀秀/文記者 李書寶見習記者 李新華/圖
網友“麗京上空的云”:暢所欲言并不代表可以胡言亂語
互聯網使全民參政議政成為可能,海量的民眾聲音可以給決策者提供大量參考信息,各級領導者不再僅僅只聽匯報,在網上即可做到兼聽則明,避免決策失誤。網友“麗京上空的云”認為,在網上暢所欲言并不代表沒有底線地胡言亂語,應堅持信息真實性原則。
一些知名網友所發的帖子最基本一項準則就是堅持信息真實性。為確保發布信息的客觀性,要經過大量調研工作。但也不乏有些網友人云亦云、偏聽偏信,以訛傳訛,為達到個人利益和某種影響力而嘩眾取寵。這種危言聳聽,極不負責地發布消息的做法會給大眾一個錯誤的信號,會像病毒一樣在社會蔓延擴張,錯誤引導民眾,造成不該有的社會情緒波動,影響決策者的正確判斷,對社會百害而無一利。
所以,“堅持信息真實性底線”應該是所有網友都應該遵守的底線,也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尊重。
網友“許三多”:每個參與者都應遵守“七條底線”
網友“許三多”是人民網河南分網社區強洛論壇總版主,他認為,每一個網絡參與者都應該遵守“七條底線”。他說,自媒體時代無論是傳播方式還是傳播內容更多強調的是個體的參與,人們也從單純的信息接收者變成信息發布者,輿論制造的參與者。“許三多”認為發揮網絡最大的正面效應,就必須對言論進行管制。
對此,他也深有體會,對網絡中“疑似洛陽人”的各種有損洛陽形象的猜測性言論,他有抵觸情緒??吹竭@些言論,他的第一舉動就是追問發表言論的人“有何證據,是否真實”。網絡暴力不僅暴露了當事人的隱私,也會引起不明就里的網友對其進行“游街”式的網絡羞辱,負面影響遠遠大過正面。為此,他呼吁每一個網絡參與者要自覺抵制有害信息的滲透,同時遵守“七條底線”對自己的言行負責,真實、理性地表達自己的聲音觀點。
網友“正貳捌經”:行走網絡要對得起這個“人”字
“七條底線”是規范網絡環境的最起碼準則,網友“正貳捌經”認為,這樣力度還不算大。他覺得,當前對網絡環境凈化,使其走上健康、有序的道路,需要從四個方面努力。
一是法律層次上,每個人在自覺遵守法律底線的同時,也希望國家在針對網絡不實言論的打擊力度上從嚴從重處理,就像酒駕入刑一樣,嚴懲謠言發布者。
二是從政府管理層面上,在面對網絡不實信息及突發事件時,雖然政府已經做得可以了,但仍需在主動、及時、迅速上下工夫,不要讓不實信息都轉發成災的時候,再出來澄清。這樣會造成很大被動。
三是網站管理方面,網站自身要嚴格管理,不要成為“垃圾堆”“污水坑”。
四是網民自律方面,在虛擬的網絡里,其實和現實里都一樣的,要誠信為本、依規做事。大家說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評論,其實大家都在看,說什么講什么必須為自己負責,要對得起這個“人”字。
網友“新聞眼”:網絡雖然開放還是要按規矩來
“危害社會穩定的言論在任何時代都是不允許的。”網友“新聞眼”說,雖說網絡是開放式的,任何人都擁有言論自由,但是言論自由還是要有一些規定來約束。
虛假信息容易誤導受眾,造成社會的不穩定,以訛傳訛的言論勢必會影響受眾的判斷力。長此以往,受眾對看到的所有信息都會持懷疑態度。“新聞眼”說,名人傳謠,危害性更大,因為網友對其信任,如果是普通網友,受眾對他的話語可能還會加以判斷。所以,有影響力的網友發帖一定要嚴肅,應多發維護法律正義和有助于社會穩定的信息。
“新聞眼”日常發的帖子,多是提示群眾預防犯罪的信息,如電信詐騙等新型犯罪手法,提醒網友注意辨別,以此加強防范。一些民生事件、生活常識、天氣信息他也會轉發,以此讓更多人有所受益。他認為,網絡應該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得力助手,而不是侮辱謾罵泄私憤的地方。
網友“礦工的風采”:遵守法律是網絡生存之根本
“礦工的風采”在新浪微博中比較活躍,也被稱作第一個實名認證的礦工。他認為國信辦提出的“七條底線”,是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應遵守的。
身處網絡之中,除了獲取信息,也必然會陷入網絡謠言的包圍。“礦工的風采”說,如今已進入自媒體時代,虛假信息的大量傳播最容易引起網絡秩序的混亂。但是,有不少人未對信息的真偽進行辨別就轉發,可以說虛假信息的迅速傳播,每個網民都負有責任。如果網絡秩序混亂,很有可能會引起社會公共秩序的混亂。所以,每個網民都應該維護網絡秩序的穩定與和諧。
“礦工的風采”認為,把道德風尚作為底線,也說明了部分網民素質的缺失,應該反思在網絡環境中是否有過有違道德的言論。如果說遵守道德風尚是個人素質問題,遵守法律法規底線則是互聯網生存之根本。現實社會中,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必將受到制裁,網絡中也是如此。在自媒體時代,也許一張照片、一句話就可能會對國家利益造成不必要的損失,保護國家利益底線不能成為空談。
網友“耳朵大有福”:信息真實性底線需明確
對于國信辦主任約談網絡名人時提出堅守“七條底線”中的“信息真實性底線”,網友“耳朵大有福”認為這個“真實性底線”的概念是模糊的。他舉例說,如果網絡上有消息說某地方著火,燒死了8個人;但事實只死了6人,但確實著火了,這算不算觸碰了真實性底線呢?當某些問題出現,網絡名人有責任把問題說出來,引起大家的警覺,但真假的問題需要相關部門、機關單位對公眾做出交代。
政府機制在一步步規范,但車大了,保不準哪顆螺絲會出問題,公眾有提出意見和建議的權利和義務,但不能因為車輪上的一個螺絲出了問題,就說車壞了,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這輛車上的乘客。“一些人在給車上潑臟水的同時,是不是也濺在自己身上?”
網絡只要注冊,人人都可以暢所欲言,這其中不外乎有虛假宣傳消息,問題一定會出現。政府有一個態度,能去接受這個問題,然后去努力地改變它。(下轉AⅡ03版) 來源:東方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