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建榮老師,攝于新萌學校內。云南網 記者 曹屹 攝
人物語錄:
“特教老師,要有愛心,有信心,更要有耐心;既要愿意,還要誠意!”
“面對這樣一群特殊孩子的時候,他們就是你的一面鏡子——你看他們是美的,你自己就是美的;你看他們是丑的,你自己就是丑的。”
“在特殊教育中,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人物夢想:
希望孩子們經過康復訓練,在踏出校門后生活能夠自理、能夠融入社會,甚至能夠找到一份簡單的工作,成為一名能夠自食其力的社會勞動者。
昆明錢局街一角,樹木掩映間,坐落著一座特殊教育學校——昆明市五華區新萌學校,在這里,學習生活著一群患有自閉癥、腦癱、唐氏綜合征、苯丙酮尿癥等多重殘疾病癥的孩子們。
從1993年到現在,體育老師代建榮一直執教于新萌學校,一直陪伴、教育、關懷著這群特殊的孩子們,這樣一份20年如一日的堅守,本身已足以讓人感動——然而更令人心生敬意的是,在他的訓練和帶領下,這些原本連生活都難以自理的孩子們,走進了體育競技的殿堂,站上了世界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亞太地區特奧會、全國特奧會的領獎臺。
各類特奧比賽中收獲的獎牌。云南網記者 念新洪 攝
代建榮在給孩子們上籃球課。受訪者供圖。
起步
“不能讓他們一輩子不會吃飯穿衣,走不穩路”
1993年,代建榮大學畢業分配到昆明市五華區新萌學校擔任體育老師。說起第一節課的情境,代建榮現在仍然記憶深刻,“我把他們帶到操場上,剛站成隊形的模樣,一個學生突然跑了,我擔心他跑出校門弄丟,就趕緊去追,剛把這個學生追回來帶到站隊的地方,一看,所有的學生都跑了……”
正當代建榮在“怎樣教”上感到有些無從下手時,更出乎意料的事情發生了——因為疾病的原因,一些孩子連大小便都難以自理,一次上課的時候,一個孩子要去廁所,結果把屎尿弄到了身上,著急的代建榮顧不上戴手套就給學生清潔起來,穢物沾到了手上……接下來的幾天里,想到當時的情景,代建榮就忍不住作嘔,總也吃不下飯。
情況還不只這樣,教學中,孩子們還時不時地就沖代建榮吼叫、甚至踢打,最嚴重的一次,一個學生偷偷拿了學校的一把大鐵鎖,拿在手里甩起來玩,代建榮害怕他傷到自己,沖上前想要搶奪過來,高速旋轉、足足3斤重的大鐵鎖重重地打在了臉上,第二天,半邊臉腫得跟饅頭一樣。
“學生們控制能力很差,有時候真的很頭疼、很無奈!”代建榮坦言,剛開始執教的時候,難度確實很大,然而看到孩子們因腿部無力而走不穩路、因手指無力而不會吃飯和穿衣時,代建榮覺得自己說什么也不能放棄他們——“當時就一個簡單的想法:決不能讓他們一輩子不會吃飯穿衣,走不穩路。”
代建榮帶隊參加雅典特奧會。受訪者供圖。
姚明給特奧隊員們簽名。受訪者供圖。
帶隊比賽
“用我真心付出 ,帶你看世界精彩”
從1993年代建榮來到新萌學校一直到2005年,12年間整所學校就只有他一個體育老師,每周,他都要上26節課,最多的一天6節,其他4天每天5節——如此多的課時,勞累可想而知,更何況面對的還是一群患有自閉癥、腦癱等疾病的孩子。
教學中,代建榮挖空心思、想盡辦法——旁人看似簡單的一個動作,他分解出10多個步驟來教授,讓孩子們更易于掌握;在練習追球跑中,他“因材施教”,對跑得快的學生拋球力量大,對跑得慢的則拋球力量小,讓所有孩子都能品嘗到勝利的喜悅;學校場地小,他就充分利用操場、花臺、墻面、樓梯等有限設施進行教學和康復訓練……
付出終究取得了成效,在代建榮的訓練下,新萌學校的學生們能夠組成籃球隊,參加比賽了!
然而帶隊比賽,對代建榮來說無疑是一件苦差事,每次外出比賽或集訓,新萌學校的10多個孩子都得由他一個人帶,有時候頂多再加個陪團老師,住宿、吃飯樣樣都得細心照料。
讓代建榮最操心的,是乘坐火車去外地比賽,“很害怕他們因為對環境不適應而出現抵觸行為,更怕他們在中途站點停車的時候因為好奇就跑了下去。”出于這樣的擔心,每次帶學生坐火車外出比賽,路上的時間再長,代建榮都幾乎都不敢睡覺,路途最遠的一次,他帶著學生們從昆明到北京,再轉車去沈陽,整趟旅程將近50個小時里,代建榮幾乎沒有睡覺,“偶爾合一下眼,一聽到動靜,馬上就又醒了。”
盡管辛苦,但代建榮卻樂在其中,“參加比賽對他們來說不僅僅是一場競技。”因為疾病的原因,特殊的孩子們平常很少有外出的機會,“我們和他們說火車是什么樣子、飛機是什么樣子,講得再生動,他們也還是沒有概念,但外出比賽親身體驗一下,他們馬上就知道了!”
賽場上孩子們的拼搏和努力,也讓代建榮倍感欣慰,印象最深的一次,是2001年一場省里面的比賽,當時代建榮帶的隊員年齡都在15—16之間,而對手則是20—23歲,體能和身高方面都很吃虧,然而就是在這樣的弱勢下,隊員們硬是把對手逼進加時賽,并且最終贏得了冠軍,“我們勝利的那一刻,孩子們都抱著我,又是哭,又是笑,我也感動得又哭又笑!”
堅守
“一直沒想過要離開這所學校”
代建榮說,特教老師有時候并不僅僅只是一份職業,“選擇了特教,就選擇了一種生活方式。”
進入新萌學校之前,代建榮多年來一直保持著午睡的習慣,但為了更好地照顧這群特殊的孩子們,他主動申請在午睡時間陪同。一天中午,一個孩子突然癲癇病發作,大叫大嚷口吐白沫,幸好代建榮在,緊急處理后,他一直躺在學生身邊陪著他,“雖然很擠,但心里特別踏實。”
一天天對學生們的看護中,代建榮逐漸改掉了午睡的習慣。
因為長期高負荷的工作,代建榮留下了難以康復的腰椎疾病,鼻子也因為常常彎腰和學生談話、總被孩子們猛然轉身和抬頭撞到,而半邊塌陷下去、變得有些歪了。
20年來,代建榮說自己一直沒有想過要離開這所學校,“有時候機會來了,也覺得說是不是該換一份工作、換一種生活方式,但當我走進教室,看到他們那一張張純真的笑臉時,突然就有一種骨肉要分離的感覺。”代建榮說,不知不覺間,他已經把新萌學校的孩子們當成自己的孩子了,“他們離不開我,我也離不開他們!”
一塊塊獎牌,訴說著代建榮20年的付出與收獲。云南網 記者 念新洪 攝
收獲
“金牌不是目的,最終是要提高他們的生活能力”
新萌學校的一間辦公室里,擺滿了各類獎杯、獎牌和獎狀,然而當被問到一共獲了多少獎時,代建榮卻不好意思地笑笑,“確切的數據我不是很清楚,沒有刻意去記。”
校方給出的數據顯示,代建榮先后帶領125名學生參加世界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亞太地區特奧會、全國特奧會;獲得59金50銀49銅,其中世界大賽6金7銅;2007年、2011年共有10名學生入選國家特奧籃球隊;有8名學生被評為“全國優秀特奧運動員”。
面對如此多的榮耀,代建榮更多地表現出淡然,“就像我教他們拍球,表面上是學會了拍球,但實際上從不會吃飯到會吃飯、從不會穿衣到會穿衣、從不會洗澡到會洗澡,都跟他進行的這項體育鍛煉有密切的關系。”代建榮說,“比賽的目的不是金牌,體育鍛煉的最終目的是要提高他們的生活能力,讓他們融入社會。”
代建榮教過的學生中,畢業離校后,有一些學生在鋼窗廠、服裝店、奶茶店、超市找到了工作,“學生們畢業后能生活自理,還能找到一份工作,是讓我最自豪的。”代建榮還說,“希望社會能接納他們,多給他們一些機會。他們的夢想,只是成為一個普通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