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來政法系統法治新常態
法制網記者 孫春英 周斌
“政法戰線要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義之劍,以實際行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今年1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鏗鏘有力地說。
健全防范冤假錯案機制、嚴格規范減假暫防止司法腐敗、依法清理久押不決案件、完善執法司法制度……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政法機關把嚴格執法、公正司法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來抓,下大氣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執法司法突出問題,深入推進執法規范化建設,不斷提升執法司法公信力,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筑牢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
堅守法治規范執法公正司法
嚴格執法、公正司法是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得到有效實施的關鍵環節,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線。
權威人士指出,政法機關要完成黨和人民賦予的光榮使命,必須嚴格執法、公正司法。要信仰法治、堅守法治,做知法、懂法、守法、護法的執法者。
政法機關以提高執法主體素質、完善執法制度體系、加強執法管理監督為重點,深入扎實推進執法規范化建設,努力實現執法隊伍專業化、執法行為標準化、執法管理系統化、執法流程信息化,最大限度地減少權力出軌、個人尋租的機會。
公安機關對辦案區、辦公區、接待區、生活區實行分別設置和管理;一線執法單位普遍配備了專兼職法制員,建立起保障規范執法第一道防線;全面實行“執法信息網上錄入、執法流程網上管理、執法活動網上監督、執法卷宗網上生成、執法質量網上考核、執法檔案網上形成”的執法辦案新機制。
檢察機關全面推行統一業務應用系統,搭建起一個四級檢察院縱向貫通、橫向集成、資源共享的執法辦案平臺,將執法規范的“軟約束”變成網絡運行的“硬要求”,把執法管理和監督制約的觸角深入到每一起案件、每一個執法環節,以執法辦案信息化促進執法規范化、管理科學化。
人民法院全面推行量刑規范化改革、案例指導制度,規范自由裁量權的行使;全國3300多家高、中、基層法院實現了與最高人民法院視頻接訪系統的互聯互通,使上訪人免受奔波之苦;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庫于去年10月開通,公眾登錄最高法院官網即可查詢,此舉使失信被執行人“網上有名腳下無路”。
各級政法機關堅守職業良知、執法為民,做到對群眾深惡痛絕的事零容忍、對群眾急需急盼的事零懈怠,樹立懲惡揚善、執法如山的浩然正氣。
針對群眾反映戶口登記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公安機關糾正和清理了一批身份證重號和重戶、多戶問題。今年7月,公安部向社會公布公安部和省級公安機關戶口問題(線索)舉報投訴方式,主動接受社會和媒體監督。
針對立案難、申訴難、執行難問題,各級政法機關完善立案和執行制度機制,完善法律援助等制度,努力讓經濟確有困難的群眾打得起官司,讓有理有據的當事人贏得了官司,讓打贏官司且具備條件執行的當事人及時實現勝訴權益。
守住司法底線防范冤假錯案
浙江張氏叔侄強奸案、河南李懷亮涉嫌故意殺人案等冤假錯案紛紛被糾正,體現出政法機關尊重和保障人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勇氣和決心。
去年7月,中央政法委出臺《關于切實防止冤假錯案的指導意見》,從執法理念、素質能力、工作作風、制度落實等方面,對執法司法工作提出了嚴格要求。
中央政法機關根據指導意見,完善涵蓋偵查、批捕、起訴、審判等刑事訴訟活動全部環節的“制度鏈”。最高人民法院頒布了《關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錯案工作機制的意見》,最高人民檢察院制定了《關于切實履行檢察職能、防止和糾正冤假錯案的若干意見》。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也制定完善了執法辦案等制度,全力防止冤假錯案的發生。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原石河子市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張飚,5年多堅持不懈,為因強奸殺人而入獄的張高平、張輝叔侄轉遞申訴材料,推動案件再審,最終叔侄倆被改判無罪。
“一個冤假錯案的負面影響,足以摧毀99個公正裁判積累起來的良好形象。”各級政法機關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在執法辦案各個環節設置隔離墻、通上高壓線,努力在每一起案件辦理、每一個執法司法環節上都能體現公平正義。
防范冤假錯案,公安首當其沖。各級公安機關依法對違法犯罪嫌疑人訊問時,實行全程錄音錄像。浙江、江西等地公安機關率先取消了刑事拘留數、發案數、破案數等不科學、不合理的考評指標,避免民警受壓力而刑訊逼供、辦錯案、辦假案。
為發揮律師在防范冤假錯案中的作用,公檢法紛紛出臺與律師建立良性互動的文件,保障律師依法充分行使會見權、閱卷權、調查取證權,以及在庭審中發問、質證、辯論等訴訟權利。
檢察機關作為法律監督機關,嚴格把好防止冤假錯案的關口,對重特大刑事案件提前介入偵查、引導取證,及時發現和糾正偵查活動中不規范、不合法的取證行為,堅決排除非法證據,保證案件辦理質量。
審判是訴訟的最后一個環節,也是實現司法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線。各級人民法院嚴格執行法定證明標準,定罪證據不足的案件,堅持疑罪從無原則,依法宣告被告人無罪,堅守底線將冤假錯案堵在司法審判的大門之外。
16年前,因“強奸殺死鄰家少女”,徐輝被判死緩。在沒有真兇浮出水面、沒有亡者歸來、沒有新證據出現的情況下,經“無罪推定”、“疑罪從無”,今年9月9日,廣東省珠海市中級人民法院再審改判徐輝無罪,徐輝重獲自由。
冤假錯案的發生,往往與執法司法人員不負責任、徇私枉法有關。針對這一情況,各級政法機關積極落實執法司法人員辦案質量終身負責制。河南法院提出“誰用權誰就要負責一輩子”、“辦錯案首追法院院長責任”;山西省檢察院規定,對造成錯捕案件的首辦責任人,不僅要追究責任,還要承擔相應的經濟賠償。
久押不決案件,嚴重侵犯在押人員合法權益,損害司法公正。對此,去年6月,中央政法委下發專項清理指導意見,中央政法各單位制定專項工作方案,提出具體實施意見,在摸清底數的基礎上逐案清理。同時,建立長效機制,加強源頭預防,堅決杜絕“邊清邊積”現象發生。
嚴格規范減假暫防止司法腐敗
一審被判刑15年,通過多次違法減刑,關押不到6年的健力寶集團原董事長張海提前出獄;造成國家損失9400多萬的廣東省江門市原常務副市長林崇中,被判刑10年,因患高血壓被保外就醫“當庭釋放”……近年來,一些以權花錢“贖身”案例的曝光,引發社會強烈關注,對司法公信造成嚴重沖擊。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嚴格規范減刑、假釋、保外就醫程序,強化監督制度。為了進一步推動這項改革,今年1月,中央政法委出臺《嚴格規范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 切實防止司法腐敗的指導意見》,明確從嚴把握實體條件、完善監督制約程序規定、從嚴懲處腐敗行為等。
9個多月來,全國監獄系統通過建章立制、嚴格公正執法、加強執法監督、深化獄務公開、推進執法信息化建設等措施,嚴格規范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工作。北京、江蘇、四川等地監獄實行“誰承辦誰負責,誰主管誰負責,誰簽字誰負責”的執法辦案質量終身責任制。
按照司法部部署,各地監獄深入開展專項整治活動,對2011年至2013年監獄辦理減假暫案件進行全面倒查,嚴肅查處監獄執法中出現的違法違紀案件。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監獄系統共辦理減刑24.7萬余件、假釋近2萬件、暫予監外執行1840件,未發現重大違法違紀問題。
為杜絕高墻內的暗箱操作,最高法、最高檢相繼出臺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司法解釋,明確具有“因罪犯有立功表現或重大立功表現擬提請減刑”、“被報請減刑、假釋罪犯系‘三類罪犯’”等情形的,檢察機關一律調查核實,法院必須開庭審理。各地法院還通過互聯網及時向社會公布減刑、假釋裁定書。
今年3月起,最高檢組織開展了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專項檢察活動,重點針對在監獄、看守所、社區矯正場所服刑的職務犯罪、金融犯罪、涉黑犯罪等罪犯,以及人民群眾有反映、有舉報的其他服刑罪犯和刑滿釋放人員等罪犯,發現、糾正存在的違法問題,并予以嚴肅查處,回應人民群眾對司法不公的質疑。截至8月底,全國檢察機關共建議將711名罪犯收監執行,其中原廳局級以上職務犯罪罪犯76人。
人們相信,各級政法機關持之以恒地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作為核心價值追求,堅持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力維護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必定能更好地守護“中國夢”。
法制網北京10月9日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