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上午,奇虎360公司展臺的WIFI互動展區,奇虎總裁齊向東正在向參展觀眾展示釣魚WIFI如何竊取用戶名、密碼和隱私照片。用戶只要一連接這個“李鬼”WIFI,自己正在使用的賬戶、密碼就會被竊取。齊向東表示,用戶使用免費WIFI要格外留心,必須確認公共WIFI的準確名稱。本報記者 陳 靜攝
隨著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快速成長,網絡安全形勢更為嚴峻。騰訊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坦言:“如果有什么讓我晚上睡不好,那就是想到所有設備都被網絡連接在一起,一旦出現破壞和問題,后果將是災難性的。”
的確,經過20年的發展,400萬家網站已涵蓋了6億網民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互聯網的高效和快捷便利著人們的生活,也讓各方對網絡安全的要求“上了一個新臺階”。
2014年11月24日至30日,我國首屆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正式舉行,分為“政務日”、“金融日”、“產業日”、“電信日”、“青少年日”、“法治日”等主題宣傳。中央網信辦網絡安全協調局局長趙澤良在啟動儀式上表示,網絡安全周就是要像培養老百姓“飯前洗手”、“睡前刷牙”等基本習慣一樣,“幫助他們了解網絡安全基本技能,增強網絡安全意識,培養依法上網、文明用網的良好習慣”。
而在此前一周召開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網絡安全同樣成為海內外業界“大咖”們討論的熱門話題。對于普通用戶來講,哪些方面的安全意識需要加強?整個業界又將怎樣通過合作來提升網絡安全的整體水平?
安全教育多管齊下
北京世紀壇這一周成為各家網絡安全硬件和軟件廠商對民眾開展網絡安全教育的“大課堂”。在奇虎360公司的展位上,一套名為“網絡安全威脅地圖”的演示系統上滾動著大把數據:“截至24日上午11點,共有187.4萬臺電腦受到木馬攻擊,1203萬部手機收到了垃圾短信。”在WIFI互動和“綿羊墻”部分,則展示了“釣魚”WIFI如何竊取用戶的賬號、密碼甚至隱私照片。奇虎360公司總裁齊向東表示,設置這些環節,就是為了讓用戶能直觀地了解網絡安全的危害。
“別下載來路不明的程序,仔細設置賬號和密碼,及時更新程序和打補丁,做好這三件事,85%以上的網絡安全問題都能避免。”趙澤良表示,這次網絡安全宣傳周,正是希望能從最基本的安全知識開始普及。“我們甚至印發了一批紙質小冊子在社區發放,幫助老年人建立基本的概念。”
大數據、云計算這些新興網絡技術,也對網民的安全觀念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趨勢科技的展臺,產品經理白日告訴記者,他們特別設立了網民問答互動游戲,只要答對6道題就能獲得印有照片的“安全達人”認證證書。白日告訴記者:“大部分網民在使用公有云技術時安全觀念比較薄弱,比如進行云端的圖片存儲、通訊錄備份時該如何防護,這正是我們答題的重要內容。”
需要建立安全理念的,除了個人,還有企業和政府部門。銳捷科技北京區域技術經理趙亞輝介紹說,隨著移動化趨勢的增強,不少中小企業開始關注包括身份、權限等內容的安全防護。“我們一方面要通過售前、產品經理、培訓和實施部門的配合,讓企業了解網絡安全,另一方面也通過設備的‘傻瓜化’,將規則下沉到底層,提供直觀的管理界面,從而降低企業實施安全防護措施的‘門檻’。”
在政府部門領域,中央網信辦網絡安全協調局副局長楊春艷表示,隨著智慧城市的推進和政府部門網上便民辦公的普及,越來越多的數據正通過網絡匯集到政府部門手里,“一是根據行業特征,對不同行業的主管部門進行包括運營、應急處置、災備等方面的安全培訓,二是定期對它們開展安全檢查,要求它們符合國家的網絡安全標準”。
合作共建安全保障
宣傳教育畢竟只是網絡安全的第一步。在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芮曉武看來,網絡安全的加強更要依靠產業鏈各環節的共同努力。“我們認為目前任何單個機構,單一的企業,依靠傳統的方式和措施手段已經難以有效地應對目前的挑戰,必須轉變防護模式,開放資源,相互合作,走聯合創新之路。”
騰訊安全負責人騰訊公司副總裁丁珂向本報記者介紹了騰訊的經驗,騰訊已建立了包括垃圾短信和騷擾電話在內的各類安全數據庫,并將自己的安全能力向手機廠家輸出,和它們分享騰訊的安全模塊。“此外我們還聯合公安和銀行形成聯盟,瞄準解決移動互聯網的新型欺詐問題。”
齊向東則用360和公安部門的合作為例來闡述網絡安全合作對效率的提升。“比如通過網友舉報和360的智能定位技術,我們可以判斷出一個偽基站的300米之內的位置,然后我們把這一數據提供給公安部門,就可以以最少的警力實現對偽基站的打擊。”
此外,網絡欺詐和網絡犯罪已出現了跨國進行的新趨勢,加強國際合作也勢在必行。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主任黃澄清公布了幾組數據:“我們檢測到的傳播惡意程序的域名有76.1%都在境外注冊,被植入后門的網站中有48.8%是被境外IT地址所控制,其中美國占29.3%,韓國6%,中國香港占了5%左右。”
黃澄清介紹說,在聯合打擊網絡犯罪方面,我國目前已經與59個國家和地區的127個組織建立了國際合作的伙伴關系。從2012到2014年上半年,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處置的跨境事件1.5萬起,向境外組織投訴跨境事件1.2萬余起。“互聯網無國界,各國建立起互信合作的關系是增強網絡安全保障的基礎,同時還要確定相互合作具體內容,才能使跨境事件的處置更加高效。”俄羅斯聯邦外交部新挑戰與危險司司長萊普森·瓦倫德米表示,上海合作組織2011年共同向聯合國提交了《國家網絡空間行為準則》。“希望各國共同努力,實現更安全、更穩定的網絡空間,來推動信息的自由流動,保障國際網絡的安全。”(經濟日報記者 陳 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