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福州10月7日電(記者 鐘巧花)7日晚間福建省旅游局公布,2015年國慶期間,福建全省接待國內外游客1848.99萬人次,同比增長20.4%;旅游總收入124.37億元,同比增長25.8%。這個長假,游客樂享“清新福建”,生態旅游、紅色旅游、鄉村旅游、都市休閑游、文化旅游等產品成為消費熱點,智慧旅游提升游客的旅游體驗。
6個設區市旅游總收入超過10億元,泉州超過20億元
據了解,今年國慶期間,福建全省各地推出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文化旅游節慶活動及優惠政策,特色活動約70多項,游客出游熱情高漲。全省旅游市場安全、平穩、有序,沒有接到重大旅游服務質量投訴和安全問題投訴。
根據統計,福建全省各設區市和平潭綜合實驗區接待游客人數和旅游收入比上年同期均有所增長,福州、漳州、泉州、三明、莆田、龍巖等6個設區市游客接待量超過200萬人次,漳州、南平增長率超過30%;福州、廈門、漳州、泉州、三明、龍巖等6個設區市旅游總收入超過10億元,其中泉州超過20億元。
總體上,全省接待國內外游客1848.99萬人次,同比增長20.4%,其中接待過夜游客463.53萬人次,增長18.8%;一日游游客1385.45萬人次,增長20.9%,一日游游客占比74.9%,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旅游總收入124.37億元,同比增長25.8%。
生態游、文化游、自貿試驗區購物游是熱點,高鐵游掀熱潮
國慶期間福建旅游市場依然保持繁榮,從旅游產品消費情況看,生態旅游、紅色旅游、鄉村旅游、都市休閑游、文化旅游等產品成為消費熱點。比如生態旅游,福建積極開發和宣傳推廣清新自然的生態旅游產品,健全產品體系,提升“清新福建”品牌影響力,永泰青云山、鼓嶺、武平梁野山、福鼎太姥山等生態旅游景區備受游客游客喜愛。武夷山主景區接待18.87萬人次,比增18.6%;青云山接待游客32.77萬人次,比增22.7%;鼓嶺接待游客18.50萬人次,增幅超100%。如文化旅游,永定土樓和南靖土樓分別接待游客42.61萬人次和35萬人次,增幅分別為13.1%和13%;馬尾船政文化博物館接待游客2.18萬人次,同比增長10.1%。
值得一提的是,福建自貿試驗區福州片區和平潭臺灣免稅市場成為今年旅游新的亮點。在福州馬尾,自貿區購物體驗中心人氣爆棚,每天接待游客近萬人次。平潭臺灣免稅市場逐漸成為游客來嵐旅游休閑購物的目的地,長假期間平潭綜合實驗區共接待游客18.32萬人次,同比增長20.6%,旅游收入約6047萬元,同比增長53.9%。
從旅游出行的方式看,今年國慶高鐵旅游助推旅游熱潮,尤其是合福高鐵開通,與廈深、向莆、福廈動車連為一線,為福建省帶來了更多省內外游客。福州火車站迎來了合福高鐵開通后的第一個國慶黃金周,高鐵游再掀熱潮。1-7日,福州火車站累計發送旅客60.7萬人次,比增8.8%,其中動車發送旅客53.2萬人次,占比87.64%?;疖嚨謴B旅客漲幅明顯,假日前六天火車抵廈旅客52.6萬人次,同比增長54.52%。
而隨著高速公路網不斷完善,特別是“高速免費”的政策,自助自駕游客比重屢創新高。黃金周期間,進入太姥山岳景區的車輛共10136輛,其中自駕車10045輛,占比達99.1%。三明市共接待自駕車37.5萬輛,同比增長19%,自駕車游客占國慶假日接待總量的43%。
在出游選擇上,游客也表現得越來越成熟和理性,主要體現在:由扎堆于熱點景區向全省各地分散,呈現出老牌熱點景區平穩運行、新興景區表現搶眼的趨勢;由集中往返向錯峰出游轉變,呈現錯時、錯地旅游的態勢。以往國慶節頭天集中出行、節末集中返回的態勢十分顯著,今年國慶節假日期間天天在出發、天天在返回的現象非常普遍,火車站運送旅客數呈現出較為平緩的運行態勢,尤其是動車,每天的運送量較為平均,除“十一”當天,2-7日的運送旅客人數均在7-8萬人次之間,七天平均運送量為7.6萬人次。
智慧旅游方便游客,給黃金周旅游公共服務加分
據了解,福建省一直致力于推動智慧旅游建設,智慧旅游工程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為黃金周提供了有力保障。
比如,各級政府部門利用互聯網提高旅游公共服務質量。廈門通過信息化手段捕捉客流臨界點,并在第一時間發布預警并啟動應急預案,通過手機、電子顯示屏等終端向游客發布溫馨提示信息;南平在旅游集散中心、大武夷旅游網、手機APP、“武夷旅游”官方微信及時發布相關旅游信息和動態;三明將樂縣玉華洞利用LED大屏幕、微信、微博、電視、網絡,及時發布各景區的接待情況,景區游船實行公交式運行等,有效減少游客滯留現象。
福建的智慧旅游,已實實在在提升游客的旅游體驗。互聯網與旅游融合效應顯現,游客網絡預訂增速迅猛,移動互聯網預訂比例上升,在線旅游企業假日訂單增幅在100-300%區間。旅游企業不斷開拓“旅游+互聯網”經營新模式,新技術的應用提升了假日旅游出行質量。鼓浪嶼、武夷山、云水謠、土樓等著名景區都已接入微信智慧景區,游客可直接通過微信購票。越來越多的旅游者線上進行產品選擇和支付交易,線下進行消費體驗服務,“說走就走的旅行”受到歡迎。